北斗卫星从太空助力阅兵指挥

02.09.2015  11:31

  新华社电 中国上一次举行大阅兵是2009年的国庆,那时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只有三颗在轨卫星,而在9月3日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北斗已经拥有近20颗卫星,并在太空助力阅兵指挥于运筹帷幄之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杨慧说,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阅兵,北斗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使得阅兵指挥在全局上的协调更加方便高效。比如,徒步方队可以做到人员站立2小时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分秒不差。

  这次阅兵正式受阅约1.2万人,共编50个方(梯)队。“这么多方队行进,如果光靠人的口令协调非常麻烦。如果每个方队的受阅人员都带着北斗导航仪,所有方队的位置都投影到显示屏上,方队与方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几何关系就能非常明确、直观地体现,这样指挥官在屏幕前就可把每个方队及个人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杨慧说。

  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粗”到“精”的蜕变。现在,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在主要性能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准,还具备了区域增强服务、位置报告和短报文等特色服务。

  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系统已经覆盖了东经55度至180度,南北纬55度之间的范围。在民用领域,北斗目前的定位精度是10米,与GPS定位精度在量级上相当,如果加上地面辅助手段,两者都能提高到厘米级。

  现在,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基础测绘、气象预报等行业,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包括三星、华为等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已推出了约4000万部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在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20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未来,北斗将会进军更多信息化领域,还将与智慧城市紧密相连。不仅如此,北斗开始走出国门,已率先进入东盟市场。目前,已有老挝、文莱、巴基斯坦等国家开始采用北斗导航系统。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