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展览编教材,传承本地民俗文化

08.01.2016  10:48


在长沙县金井镇双江片区,独具特色的滚灯车表演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滚灯车、锣鼓亭子于2007年被列入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遗产名录。 资料图片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月8日讯(记者 廖真怡)玲珑精致的滚灯车、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品、做工精良的纺纱车,走进双江中学的非遗展览室,仿佛与散发着岁月沉香的旧时光来了一次完美的邂逅。去年,该校非遗展览室正式成立,小小的展览室成了孩子们了解当地文化、丰富课余生活的窗口。将滚灯车和校园集体舞结合、编写双江民俗文化乡土教材……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金井镇双江片区开展得如火如荼。

   问题

  传承人及展演活动少,非遗保护不容乐观

  双江地区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滚灯车、锣鼓亭子、双江山歌、花鼓灯等,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等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双江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自明朝永乐年间就流行于庙会等祭祀活动的滚灯车、锣鼓亭子,于2007年被列入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遗产名录,在音乐、美术、民俗、宗教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然而这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传承人少、制作工艺陈旧、非遗展演活动不多等诸多问题。据了解,由于资金不足,加之本地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传承人培养出现断层,目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大都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相关表演活动也仅限于每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且形式单一,参与人数不多。

  为此,县人大代表单双利等人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建议》,希望破解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系统项目,适时建设传习基地进行非遗培训、编写教材、创新制作工艺等,从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

   办理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该建议的承办单位,县文广局迅速召开建议办理专题会议,对如何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进行研讨。“通过这些年的非遗普查申报工作,全县各级非遗项目正在逐年增加,然而在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未明确县级非遗保护部门对本区域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具体的专项经费支持。”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无专项经费支持的困境,县文广局一方面与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协调、衔接,一同筹措资金,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上级部门的支持。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在双江中学正式成立,主要用于非遗文字介绍、作品展示、活动集锦、道具存放等。邀请民间艺人制作传统物件、发动村民捐赠家中古董……如今,小小展览室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为孩子们开辟出一块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新天地。

  “为了更好地鼓励传承人收徒授艺,开展传承活动,下一步将加强全县非遗资源建设和师资培训,组织聘请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专家进校园定期辅导学生,不定期开展活动。”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争取利用四五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学校和队伍。

  非遗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设备的添置还是资料的收集、教材的编写和专业人才的引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下阶段,县文广局还将与县教育局、财政局共同协调,积极向上级呼吁申请配套专项资金来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