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力量——湖南送变电酒湖特高压工程建设现场走笔

15.03.2016  16:44


湘1标段组塔现场


湘潭换流站一角

  湖南新闻网长沙3月15日电 (通讯员 石璐)3月上旬的湖南,金灿灿的油菜花海连绵数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春天的气息。在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湘潭换流站和线路湘1标段施工现场,参建人员无暇顾及美景,他们正抓住这短暂的晴好天气,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用脚步丈量特高压

  “整个换流站占地面积291亩,相当于3座常规500千伏变电站的大小,站内巡视一圈,需要近一个小时。”湘潭换流站工程项目副经理甘博文介绍说。湘潭换流站是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其安全、质量和进度,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

  特高压无小事,作为项目副经理的甘博文可没少操心。工程进场伊始,研讨方案、细推计划、严审措施、昼夜跟进……于他而言,只有踏踏实实呆在现场,亲眼看到、亲身经历,才能放心。一旁的施工队长何志红告诉笔者,去年年底,换流站四通一平阶段,正值湖南54年一遇的特大冬汛期,在土方含水量高,压实度难以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甘博文带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尽全力减少持续雨水对工程的影响。同时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通过混拌碎石、石灰等方式降低土方含水量,以满足回填土压实条件,种种举措,确保了场平土石方工程的顺利完工。

  “在这里,‘行走’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就像甘经理,每天‘泡’在施工现场,一天可以走五、六个小时,每月磨穿一两双鞋是常事。”用同事们的话讲,换流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甘博文坚实的足迹。

  其实,湘潭换流站离长沙的家不过70公里,但为了工程建设,从去年9月工程开工以来,甘博文回家的次数寥寥可数。“他总替别人着想,今年春节期间也把仅有的两天假期安排给了我们。”有同事说。

   肩膀上的特高压

  “嘿哟、嘿哟……”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山脚的湘1标段,数十名施工人员肩扛着塔材,迎着号子声,一步步迈向山顶的6317号组塔现场。

  电网基础建设,塔材运输是难点。“我们根据不同地形,提前策划运输方案。”湘1标段项目副经理郭达明说,塔材运输过程中,长距离、平坦的公路用特殊改装的拖拉机,不宽敞的乡间小路就靠马匹,马匹去不了的地方,只有靠人工手抬肩扛。

  采访过程中,笔者想掂一掂塔材的重量,瞧准一块最小的,却发现两只手拿起都很吃力。“该标段最重的铁塔达154.518吨,塔材重的有近千公斤,轻的也有好几公斤,爬这座山,轻装上阵都吃力,何况要扛着这么重的家伙。”郭达明说,由于长年负重,施工人员的肩膀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当地村民亲切的叫他们“电骡子”。

  据了解,湘1标段是整个酒湖线湖南段地形最差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整个标段的塔材有29000吨,且塔材普遍偏长。其中200基位于深山或丘陵地区,有18000多吨的塔材需要马匹或人力才能运输到位。

  “我们肩上扛的不仅仅是塔材,更是特高压赋予我们的重任。”当被问及工程建设难不难时,一位施工人员顺手抹过额头的汗水坚定地说。此时,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黑黑的手印。

   爸爸口袋里的特高压

  “起吊重量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吊装安全。”在湘1标段6341组塔现场,一位架着眼镜,斯文的小伙子正在和施工队长交涉,他是该标段技术负责人汪训庆。

  “这个小伙子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而且组织协调工作得力,是个好帮手。”提及汪训庆,项目副经理郭达明对自己的这位爱徒赞赏有加。

  笔者从现场了解到,如果顺利,一基铁塔基础施工的周期大约在10天左右,但湘北复杂的地质情况,给参建人员出了不少难题。如该标段灌注桩基础中,有16基的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的岩土勘测报告存在差异,地层中卵石、碎石粒径超过了500毫米,导致循环钻无法施工。汪训庆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请教专业人士后,果断提出将循环钻改为冲击钻,保证了灌注桩基础的顺利施工。这也是湖南省境内线路工程中,首次将冲击钻用于灌注桩基础成孔施工。

  在汪训庆的提议下,激光准直仪、速杀器、岩石锚杆基础等一大批新工具、新工艺、新技术在酒湖特高压“亮相”,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也减轻了劳动力,提高了工效。

  “常年驻扎一线,能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多,4岁多的儿子也知道我在建设特高压。”汪训庆笑着告诉说,“每次回长沙开会,都会在会议结束后抽个时间回家看看,哪怕只有个把小时抱抱儿子,和妻子说说话,心里也暖暖的。”每次回到家,小男孩都会翻翻汪训庆的口袋看有什么礼物,而翻到的,都是工程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和图纸资料。汪训庆告诉好奇的儿子,爸爸的工作就是建设特高压,所以,在这个懵懂的4岁小男孩的眼里,爸爸口袋里装的就是“特高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