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道晋副省长在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02.02.2015  14:04

   在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戴道晋

   (2015年1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谋划今年民政工作。1月13日,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听取了民政工作汇报,对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2015年全省民政工作作了明确要求。今天上午,召开了全省民政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精神,林毅厅长作了很好的讲话,通报了全省2014年民政工作,对2015年工作提出了初步安排。各市州要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位,贯彻落实到位,及时谋划部署安排好2015年的民政工作。刚才,市州、县和基层民政所的几位同志结合自身实际,介绍了经验,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都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真抓实干,履职尽责,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2014年,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中央民生政策,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转型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很满意,对民政部门也很放心。

  一是民政工作有地位。民政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实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很多重点民政工作都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民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就涵盖民政工作14项,法治湖南建设包含民政业务5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政部门就有3项考核指标,乡镇区划改革、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救助等重点民政业务继续纳入了全省改革重点和省政府工作重点,去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就研究民政工作6次,省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民政资金34亿元。这些说明,民政工作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有影响,在全省大局中是很有地位的。

  二是民政工作有作为。全省民政工作任务很重,承担了多项中心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困难群众救助、惠民殡葬改革、老龄优待保障、退役士兵安置、双拥优抚服务、福利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办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更多群众通过民政工作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爱温暖,提高了民政工作在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尤其是去年起实施全省城乡统一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全省部署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对所有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清理,在应保尽保前提下,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6万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大程度、更加精准地惠及百姓。省委省政府对此是高度认可的,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多次批示肯定。

  三是民政工作有创新。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很多工作走在了中西部乃至全国前列。仅去年就有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区建设、区划地名、养老服务业发展、涉军服务保障、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部省共建等13方面工作在全国进行典型经验推介。民政工作年度综合评估被评为全国优秀,民政部专门向省政府来函表扬,为我省民政工作在全国争得了荣誉。去年12月,我与林毅厅长到民政部衔接工作,他们对湖南民政工作很赞许,对湖南支持也是实实在在的。

  四是民政工作有成效。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民政部门在全省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大力发展了殡葬、养老、社区、地名、婚姻等服务,在全省建成各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6000多个,基本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基本满足了社会的期盼和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越来越便捷高效的服务。这里我特别要讲的是,民政干部队伍是一支有爱心、讲奉献的队伍,也是一支有“大爱之心”的队伍,践行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做的都是雪中送炭的事,可以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民政干部的身影。你们扎根基层,忠诚执行党的惠民政策,既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又用实际行动塑造了我们党亲民爱民的形象,极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民生环境。

  二、做好2015年民政工作,要及早谋划,狠抓落实,把功夫下在强化“五种意识”上

  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举措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加快全省民政事业转型发展。1月1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门研究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杜家毫省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牢牢守住民生底线,落实全省统一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加强救灾救济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积极推进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推动城乡村(居)依法自治,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树牢五种意识,扎实做好民政民生工作。

  一要强化底线意识,提高精准救助水平。中央的民生工作政策就是“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从民政工作职能看,主要是保障和服务困难群众。现在全省民政直接服务对象有1000多万人,仅城乡低保、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受灾群众等直接救助的对象就有800多万人。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每投入一分钱,就能带动一分需求,拉动一分消费;也只有这部分人迈上小康之路,才能实现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基本民生保障既是刺激经济发展的“良药”,也是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急需补齐的“短板”。民政部门要有托底意识,加大帮困解危力度,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抓手,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方面要完善制度,促进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救灾应急、流浪救助等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资源整合,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细管理、精准救助。在全省加快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建设全覆盖,一把尺子量到底,把该保的对象保住,不该保的及时清出去,不要让人钻了空子。当前重点是要把冬春救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各项资金发放到位,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平安过年。

  二要强化改革意识,提高工作创新水平。改革是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加快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政部门的改革任务很重,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领域,无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有具体要求。民政部门要敢于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依靠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来推动全省民政工作整体上水平,释放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抓好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安排,是省委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创新社会组织监管,一手要放活,通过直接登记和行政脱钩,壮大规模,增强自主性;一手要严管,加大监管执法,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取缔非法社会组织。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实现基层群众自治。少数地区矛盾频发多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扬民主不充分,群众自治流于形式,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今年要下大力气规范好乡规民约,完善基层自治的法治补充,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增加基层社会的活力。

  三要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决定,省里也正在加快法治湖南建设。民政部门执行中央惠民政策,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流浪救助、福利慈善、老年优待等,都是服务最底层、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众,体现的是党委政府的执政意志,更需要法治来保障。要做到遇到问题要找法,解决问题要靠法,改革创新要立法,善于将广大群众对困难救助、优待优抚方面的诉求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善于将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好经验、成功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善于把老年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福利慈善等成熟的制度通过立法上升为全省法治规范。加快建立民政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方便老百姓办事。“两节”、“两会”期间,各地要多开展一些关爱行动,走访慰问一批重点优抚对象,确保全省大局稳定。

  四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抓服务就是抓内需、抓经济。民政部门的困难救助服务、涉军保障服务、惠民殡葬服务、老年优待服务、慈善福利服务等都是省政府的托底保障服务。一方面要突出公益属性,保准最基本的对象。当前已经进入“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在谋划“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时,要重点考虑民政工作和重点民政项目,优先将敬老院、福利院、殡仪馆、光荣院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民政部门也要转变思维,不要大包大揽、事事都管,在发展社会养老、社区服务、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等方面,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通过市场的办法做大做强。当前社会养老已经是社会消费热点,也是省政府重点培育的服务支柱产业和重点民生实施工程。社会对消费的要求和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各地要把它作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想方设法挖掘和拓展融资渠道,让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向养老产业集结,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以市场的发展,带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和群众的消费需求。

  五要强化廉洁意识,提高廉洁从政水平。民政工作都是底线工作,民政工作出不得问题,民政干部更加出不得廉政问题。一旦出问题,不仅会影响党委政府形象,破坏民政事业发展环境,甚至会伤害群众感情,践踏社会道德良心。要加强民政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中央和省里对资金管理越来越严,审计也越来越规范,预决算都要公开,尤其是现在引入信息化手段后,数据更加精确,管理更加规范。民政部门要适应这些新要求,规范内部财务制度,完善审批程序,加强执法检查,不得从民政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不得挤占挪用民政资金,不得利用个人职务之便套取资金谋私利。要加强队伍建设,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清明、纪律严明、业务精良、富有爱心的专业化队伍,以我们的真情服务,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做好民政工作,就要做到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把自己当作一个“民政人

  做民政工作不易,做好民政工作更难。如何才能积极主动、公平公正地做好民政工作,我觉得,就是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民政人”,真正把自己摆到民政这项工作中去,去理解、体会、把握民政的真正内涵。做好一个“民政人”,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要求始终做到“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特别强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今天,我们谈做“民政人”,我觉得应具备“四心”。

  一要有仰不负党、俯不负民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一种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是对事情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它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民政作为社会建设的稳定器、减压阀、润滑剂,是受党委政府委托,实施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做的是好事、善事,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我们民政工作者,不认真负责,不履职尽责,稍微有一点点不慎重,在现在社会条件下,就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不满,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满。所以说,我们的岗位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做好这项工作,就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二要有把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当亲人的同情心。同情心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感情的流露,是引发对某一事物关注关心的重要因素。它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民政工作的对象,绝大部分是老者、弱者、穷者、困难者,这些都是弱势群体,是需要社会救助帮扶的对象。如果一个“民政人”,对这些人、这些困难,冷漠无情、默然无视,那他又怎么会去主动救助、主动帮扶,这种救助和帮扶无疑就会成为施舍和恩赐。我想,作为弱者,更需要的是社会的温暖,更渴望的是人格的尊重。做“民政人”就要有起码的道德良知,有心才能有意,有心才能办好事。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心系困难群众、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

  三要有见得了阳光、经得起检验的公平心。公为公正、合理;平指平等、平均。它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重点。“民政人”一定时候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手里握有一定的裁量权、裁定权,权力不大但有权,钱不多但有钱,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对象认定等方面,都有话语权和认定权。如果我们不能带着一颗“公平心”去开展工作,那么我们就会被人情所累、被利益所困、不能挺直腰板,那么我们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就会有所偏倚,在救助对象认定上就会失去公正,因公藏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该帮助的人没有得到帮助,不该享受政策的人享受到了政策。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是对国家政策执行的走样。所以,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义的关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一颗公平的心,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才能做到合理科学,才能赢得支持、赢得民意。

  四要有淡定自然的平常心。这里说的是心态问题,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它是对“民政人”的要求。民政工作很辛苦,做的也是好事、实事,修福积德的事,是救人于危难、帮人于所需的工作,得到大家称赞、认可的机会就会很多。这个时候,我们不能飘飘然,不能觉得自己功高至伟,这时候更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一种看淡成绩、不求回报的心态。我们“民政人”是代表党和政府给群众送温暖、搞帮扶,不是我们个人的功劳、成绩,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我们要把金钱看透、把名利看薄、把荣誉看淡,安心、扎实、踏实地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享受充实、享受成就。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如果你成天想着回报,想着感谢,那你就会有所失望,就会产生失落感,心里就有“小九九”,就会想方设法去索取、去谋利,这样你就会走向堕落和腐败。这种现象在全省民政系统中是有过的,所以,我对你们提“平常心”,更多的是希望你们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同志们,民政工作是为民解忧、造福大众的德政善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努力开创全省民政事业新局面,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