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秤老匠人:一头挑人间生计,一头担天地良心

26.01.2015  11:46

  76岁的制秤老师傅吕定龙。 记者 李琪 摄

  在长沙望城的靖港古镇上,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家老秤店,它经营一种传统老工艺“公平秤”,店主叫吕定龙,今年76岁,是靖港吕记传统手工秤店第三代传人,也是长沙为数极少的制秤老师傅。

  制秤程序达四十道

  制秤的年代,或许得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算起,距今已经两千多年时间。秤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

  据了解,靖港之前有四五家秤店,解放后施行“合作社”,秤店点合成了“度衡社”,做秤的工匠有十几个,吕定龙和哥哥是其中之一。后来,“度衡社”被并到一个厂,吕师傅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1998年退休之后,他才回到了靖港,恢复了开店卖秤的“工匠”生活。

  吕定龙对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13岁时他就开始当学徒学做秤。“已经做了63年了。”制作木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大小程序加起来估计有四十道。抛光、钻眼、打秤星、打磨……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

  做木杆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一般用绸木。选好的木材经过加工处理后,做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秤杆。接下来便要在秤杆上钻秤孔,一把15公斤的秤,要钻300多个秤孔,然后把比绣花针还细的铝线,挨个锲入秤杆,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这道程序很需耐心和眼力,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

  一杆准秤衡量的是信誉

  “不要小看这秤,靖港以前是大镇,做生意的多,一杆准秤就是衡量信誉的物品。”吕定龙说,“秤准了心才能准,这也是品德准。”吕定龙说,如果哪个店铺里的秤发现不准,被捉到了是要受处罚的,得到庙里去烧香请罪。

  只是如今,电子秤的兴起,传统杆秤已经成为了“夕阳产业”,过去从事制秤的师傅大多已经改行或歇业。吕定龙无奈地表示,现在只不过是利用闲暇时间,为一些杆秤收藏爱好者制作些精美的小秤,失去了其实用性。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