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到曾国藩,你过去不熟悉的湘江

18.02.2017  16:39

  1)鹅洲上住着据称朱元璋的后代

  过了包爷庙,顺着前方水泥路下堤有一个渡口,渡口的对岸就是鹅洲了。

  这个湘江长沙段的第二个洲岛,可以和兴马洲首尾相望。

  

  久居长沙,在此之前,我却从不知鹅洲这个地方,也算是此次游走湘江的一个发现。

  隔水远眺,鹅洲像小山丘一样浮现在清波之上。据在渡口等候的人说,鹅洲同样是湘江中间一个尚未开发的岛。

  

(从鹅洲渡口远望鹅洲。)

  鹅洲成形于何时,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关于鹅洲,显然有些不真实的传说,比如: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料有“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于是携家眷,经洞庭,越荆楚至此。一天,有商人问此地地名,范蠡见眼前百鹅戏水中流的场面,遂名之“鹅洲”。

  这也成为了这汪江水里众多故事之一。

  然而,确实的情况是鹅洲上的居民多姓朱,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迁住于此。根据《湖南姓氏流源》考证,鹅洲有定居居民是从明正德元年(1506)开始的,当时移民领袖正是朱姓,据称为朱元璋的后代。现在,岛上仍住着509个村民,朱姓为第一大姓。

  此刻,在湘江西岸也已进入了长沙的地界,在驶往岳麓区坪塘街道鹅洲渡口,双向两车道柏油路,沿途风光如画。鹅洲渡口处,宽阔的江面上,有一艘轮船正载着行人车辆,在河的两岸来回穿梭。

  关于鹅洲,会有专门的文章著述,这里不再多说。

  2)湘江边上的那些“铺”

  沿湘江继续北走,江的两岸都是广袤的待开发地带。

  这期间要经过大托铺、黑石铺、新开铺,加之暮云早先的地名也叫做暮云铺,众多的“铺”引起了我的兴趣,为什么沿着湘江有如此多的“铺”出现呢?

  

(大托铺街道。)

  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曾经整理了老长沙的地名,并编有《长沙地名古迹揽胜》一书。经咨询,这些“铺”实际上是古代长沙到湘潭之间的驿站路线。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件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是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陈先枢介绍,暮云铺、大托铺、黑石铺、新开铺这些“铺”设在湘江边,当为水站。在这条线路上往湘潭方向去还有蒿塘铺、团山铺、板塘铺等驿站。

  据了解,除了湘江边这条路线,从元明起,长沙地区还出现其他许多以“铺”为尾的地名。如洞井铺、鸭子铺、福临铺、青山铺、黄花铺、石燕铺、关刀铺等。

  3)曾经污染湘江的基地正转变为旅游度假区

  

  进入湘江入长的第二个弯道。

  第三个洲出现了——巴溪洲,现在已经被打造成一个设施完备的游乐休闲之所。

  巴溪洲原名叫“巴鸡洲”,至于为何改名,找不到资料。猜想是不是念快了有歧义?哈哈哈……

  不过,从一路走过来的洲看,第一个洲是兴“马”洲、第二个洲是“鹅”洲,第三个洲出现鸡,好像也比较有命名的逻辑。

  这也是长沙湘江段里面积第三大的洲,洲上芦苇荡漾。

  这时的重点转移到了湘江西岸,正在建设中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出现了。

  

  这个位于现在湘江新区最南端的旅游区,原来是坪塘老工业基地,主要以水泥、化工、建材等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产值的工业企业为主,环境污染一直是公众投诉的焦点,对饮用水源安全亦构成严重威胁。

  如今,它将转变为一个生态旅游区,湘军文化园、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湘江欢乐城、恒大海花谷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冰雪乐园效果图。)

  4)湘江西岸的曾国藩墓

  下湘江西岸的潇湘大道,大王山所在景区的坪塘, 沿乡间公路西南行,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延绵的丘陵和茂密的绿树。

  不久就来到一个名叫桐溪村的地方, 这里有一条名叫桐溪的溪流,流水边有一座伏龙山和一个洞溪寺。

  

  伏龙山后桐林茂密,山前流水潺潺,山腰有一座规格高于一般墓葬形制的墓地。

  这里埋葬着清末中兴名臣、湖湘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人尽皆知,关于曾国藩与湘江的故事也有很多,练兵、激战,甚至跳水自杀,但知道曾国藩葬于此的人却并不多。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死于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后灵柩运抵长沙,因天气炎热,当年暂葬于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次年才改葬于此,与当年去世的夫人合葬。

  关于曾国藩墓地为何选址于此,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当地盛行的“风水说”,当年,曾国藩在坪塘训练乡勇时,结识了伏龙山桐溪寺的方丈“宝月先师”,两人十分投缘。当时曾国藩已属意桐溪伏龙山阳作为身后归葬之地,但宝月方丈并不首肯,言及佛门近地非常人所能用也。后来,曾国藩一再恳求,宝月方丈便与曾国藩盟约,谁先殁谁就安葬于此。结果,曾国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这里了。

  现在,站在现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只见四周山脉于左、右、后成U状围住伏龙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说,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还有一种则是依据史料记载认为,曾国藩辞世前曾委托其弟曾国荃在家乡湘乡曾家祖坟周围为其踏勘墓地。结果曾家墓地中上好的位置已经用完,最后曾国荃向其兄出主意说,将父母的墓地再挪腾一下,可腾出一处来安葬其兄。但曾国藩坚决不同意,认为不可让父母灵魂受扰。最终他告诉其弟,自己早年办团练时曾在长沙郊外看上了一处地方,遗骨不用再运回湘乡,就安葬在长沙郊外坪塘。

  

(曾国藩墓。)

  虽然在历史上,这里都是长沙的郊边,但是从不清净。曾国藩墓经过三次较大的破坏,文革期间甚至被用炸药炸过,幸好曾墓是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非常坚固,用炸药也没有能把墓掘开。

  现在的墓园前面,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工地,湖南湘江新区要将这里建成“湘军文化园”。好几栋建筑已拔地而起,一个名叫“桐溪寺项目”正在修建。多年以后,这里或许也将越来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