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民政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3.06.2016  03:39

近年来,鼎城区民政局在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工作中,进一步发挥民政部门在完美社区建设、社会养老体系构建、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职能,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了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广大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一、强化完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

1. 合理布局行政区划。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城市管理,挖掘城市发展动力源泉,经省里同意,撤消了原武陵镇、斗姆湖镇,设立了玉霞、红云、郭家铺、斗姆湖4个街道,同时将四个街道所属30个城市社区调整为22个,进一步明晰了街道和社区的管理范围、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责,为创新社区管理夯实了坚实基础。

2. 打造社区服务平台。 一是按照街道建好“一所一校四中心”,社区建好“一站一园一场五室”的要求,区财政共投入5600余万元奖补资金,启动了58个完美社区建设项目,其中街道公共服务用房4个、社区公共服务用房22个,卫生计生服务中心4个,派出所4个,幼儿园24个。截止目前,验收合格的有43个,其余项目都将在今年12月份投入使用。二是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做到基本统一,并悬挂“中国社区”标识,设立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居民日常生活事务在社区即办即结。三是在22个城市社区共创建为居民服务的品牌29个,包括居家养老、四点半学校、矛盾调解、阳光家园等,为居民提供多方位服务。

3. “3+N”重构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城市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和工作站三个组织, “三套机构”分工明确、职能明晰、相互联动,形成了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与社区工作站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按人口面积适当的原则,每社区划分为若干个(N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齐了网格员每天在社区巡查,为居民服务,建立了“3+N”的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和精准帮扶。二是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终端延伸到了社区 、网格,在市指挥中心云计算系统上线后,居民可以在网来网去中足不出户办好自已的事。三是强化网格支部建设 网格支部书记由社区“五老”党员担任, 落实了网格党支部活动场所,并按照一块牌子、一套座椅、一套上墙制度、一套工作台账的要求,建好了阵地。

4. 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一是完善自治机制。 健全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各项制度,培育了一批兴趣小组和各类协会等社会组织,搭建“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比、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各类活动载体,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二是开展自治活动。 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议事日制度,每月组织居民代表定期议事。今年5月,我们开展了城市社区优秀居民公约评选活动,居民对优秀《居民公约》进行微信投票活动中,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 三是建强社区队伍。 结合我区城市社区合并和村改居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合并城市社区11人、未合并城市社区9人、新村改居城市社区5人的标准配强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每季度对专职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工作水平。社区警务室按“一警二员(辅警)”配备,专职专岗。 四是专愿活动经常。 培育志愿服务团队144个,城市社区拥有网上注册志愿者2.145万人,达到居民人数的15.32%。组织开展“我的社区我的家、我的社区我做主、我的社区我奉献”的主题实践活动,建好了“田工爱心屋”,开展“四进社区”、 “我爱风光带”和 学雷锋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文明单位结合党员“双报到”、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社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二、构建社会养老体系,营造老人温馨家园             

针对老龄人口迅速增长的现状,为加快我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来累计投资2.5亿元,初步建立了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民办养老院为补充,社区小型养老示范点为辅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全方位配套,打造精品工程,重点建设的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40573平方米,计划建设床位1080张,预计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一期工程老年人养护楼已于今年4月开始土方工程建设,将于今年12月份完成主体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惠及广大鼎城群众,有力缓解我区养老服务床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凸显政府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

2. 突出民营资本的市场作用。 为弥补养老事业发展的不足,我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先后有以康福莱、仁祥等为代表的10家民营企业在我局进行了养老事业发展的名称核准,同意他们筹建养老服务机构。常德康福莱养老院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该养老院集养老、休闲、康复、保健、娱乐于一体,占地20亩,建设床位800余个,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804平方米。

3. 强化社区居家养老补充作用。 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日常精神慰籍这一难题,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展城市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日间照料。目前,全区共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小型养老机构8家,建设养老床位75张。2016年新建福广、西站两个小型养老机构,德安养老服务呼叫信息系统正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一般设有医疗保健室、居家休养室、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区食堂等五大功能区,主要为老人提供白天时间段的各项养老服务,如就餐、体育活动、娱乐等,老人像上幼儿园一样,白天去晚上回家,进一步方便社区内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

三、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 强化地名管理服务。 加强了区划地名建设工作,街路修到哪里,路牌就立到哪里,房屋建到哪里,门牌就挂到哪里。为方便居民出行、办事,区政府共投入资金50.2783万元,对小街小巷和居民门牌进行了统一安装。安装大中小门牌39892块,16条主次干道内单位129块。

2. 强化殡葬管理服务。 进一步规范了殡葬收费标准,出台了免除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惠民政策,对城乡低保、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区级以上公安部门认定的无名尸体的基本殡葬服务予以减免。2015年共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6万余元。进一步开展“三禁止两规范”活动,对城区搭棚办丧、燃放烟花爆竹和在街道、广场、主次干道与其他公共场所抛散、焚烧冥纸冥钱等进行了严厉整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3. 强化流浪救助管理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我们从人文关怀出发,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基本实现了街面无流浪乞讨现象。2015年以来,我们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72人次、痴呆傻医疗救助32人次,精神病人和痴呆傻托养25人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