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瑞金开小灶 吃的竟是番薯叶

12.08.2016  06:37

“追寻少奇足迹 弘扬长征精神”系列报道之六:

(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

(旧址讲解员赖润萍穿上一身红军装,英气逼人。)

(阿廖沙在赖润萍的带领下参观刘少奇旧居。)

   星辰在线8月11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 通讯员 尹芳) 瑞金,这座在小学课本里面便已经出现的城市,影响了多少代人的成长。一个“吃水不完挖井人”的故事,铸就了一座城市的荣光。

  8月10日下午,“追寻少奇足迹 弘扬长征精神”系列报道走进这座永载历史的“红色之都”,在当年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前,记者见到了90后讲解员赖润萍。“外婆家就住在沙洲坝边上,从小听着毛主席的故事长大,觉得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讲解员,把这些故事说给后来的人听。”

  2013年,赖润萍成为了这里的一名讲解员,穿上浅蓝色的红军装,英气逼人。“我很喜欢这身衣服,感觉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激励自己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讲好这一段故事,赖润萍并不满足于原来有的资料,她四处查典籍,自己重新写了一篇新的讲解词。

(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的刘少奇和副委员长陈云。图片为翻拍。)

(旧址内部结构,执行局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女工部、青工部、福利部、社会经济部、国家企业部、文化教育部。)

  小故事展现伟人的群众情怀

  1932年入冬以后,刘少奇经过一番化装,在地下交通员的陪同护送下,从上海抵达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瑞金。1933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简称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刘少奇任委员长,陈云任副委员长兼党团书记。

  “刘少奇到瑞金后,住在枣子排村。他虽担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生活上却从不特殊,始终与工作人员一样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赖润萍说,当时,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事,刘少奇在工人中间发动了一场“节省运动”,号召大家节衣缩食,为前线的红军战士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1933年10月的一天中午,担任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长的杨至诚,来找刘少奇汇报工作,但找来找去就是不见刘少奇的踪影。委员长到哪里去了呢?正是开午饭时间,站岗的战士说委员长已去吃饭了。

  “在膳堂吃饭的同志这时也发现,自从食堂为节约粮食改吃草袋饭以来,每天中午都看不到委员长来吃饭。”赖润萍提了提嗓子说,“这时有人嘀咕,人家是委员长,说不定在吃小灶吧?”

  几个人打赌,认为刘少奇不会给自己开小灶,大家分头去找,终于在伙房后面的小灶间里找到了刘少奇。只见他正大口大口地吃着一碗用清水煮熟了的番薯叶子。当他发现大家时,想躲已来不及了。

  刘少奇确实是在吃“小灶”,但谁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小灶”。炊事员告诉大家:“委员长为了节省粮食支援前线,每天只吃早、晚两餐米饭,中午就煮些番薯叶子或野菜充饥,已经坚持很长时间了。”

(刘少奇的办公室,瑞金时期的很多文章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

(苏区时期发行的报纸和宣传小册。)

(阿廖沙来到爷爷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在这里诞生

  在中央苏区的日子里,刘少奇经常深入群众工人之中,调研了解群众疾苦。他发现,在原有的《劳动法》框架内,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赖润萍介绍,“休息时间多,工价又很高,大家都不愿多干活,工厂的生产效率很低。”当时出现了一种“师傅不肯带徒弟,农民不愿带牧童”的局面。刘少奇和时任副委员长的陈云商量,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发展苏区的经济。

  3月20日,刘少奇撰写《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一文指出:“几千年以来的旧习惯,要在艰苦的长期的教育与斗争中才能消除。因此、国家企业、合作社企业中的工会与觉悟的先进的工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工人用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提高工人群众的劳动热忱,发挥工人群众的创造性,同旧的习惯作斗争。”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总结,刘少奇敏锐地认识了苏区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管理层面的漏洞,3月31日,他在《斗争》第五十三期上发表《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一文。强调必须把工厂中的个人负责制建立起来,厂长对于全厂的生产与行政负有绝对的责任。

  文章还提出制订完备的厂规,严格劳动纪律,组织与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热忱,精密地科学地制订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采用件工与包工的工资制度等。赖润萍介绍,“文章详细阐述了厂长负责与党的书记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国家工厂的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其中不少的观点理论,直到现在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