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即见绿,处处“转角遇见美”

19.12.2016  10:35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2月19日讯(记者 罗展)行走在长沙县路口镇路口社区廖家州组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两侧的景观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秀美之色不断映入眼帘;整洁的庭院中、绿荫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悠闲地下棋、聊天……

  近年来,长沙县以两型为引领,始终秉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长沙县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政绩考核、建立县级两型建设指标体系、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通过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榜单。

  12月16日发布的第十六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长沙县在绿色发展指数等级中达到A+级,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绿富美”。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村里变得漂亮了

  能不能养猪,养多少猪,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农民说了算,而是环境说了算。

  生猪养殖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猪粪直排也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此,长沙县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花了大力气。

  长沙县通过生猪养殖退养和拆除栏舍、建设治污设施,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养殖功能区,学校、集镇、工厂、学校、医院周围200米和一级水源保护区划为禁养区;出台生态补偿政策和转产扶助政策进行鼓励,规定河道50米—500米范围内及水库周边100米—500米为“一级限养区”;在适度养殖区采用“改栏、清粪、处理水”方式来进行治理。

  看着家门口和周围的环境一天天干净起来,路口镇路口社区廖家洲组村民杨兴旺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这几年通过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上美丽乡村建设,庭院漂亮了,村上环境也有了大改观,原来漫天臭味和遍地垃圾的现象都不见了,“现在的路面干净整洁,到处鸟语花香,生活在长沙县很幸福。”

   奖罚分明

  保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

  多年来的生态治理实践证明,没有科学的标尺和指挥棒,发展将难以持续。

  根据《长沙县2016年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考核办法》,全县考核继续以社会评估机构暗访考核与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涉农镇街坚持“一季一考核”、“一季一排名”、“一季一讲评”、“一季一公示”。镇街每季度考核综合成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奖励8万元、6万元、4万元,排名后三位的每季分别扣拨专项经费3万元、2万元、1万元。

  长沙县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今年1-9月,全县15个涉农镇街共转运垃圾9094车,至市中转场进行卫生式填埋,较去年同期增加1292车,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上年度提高16.6%。同时推进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由专业公司统一收集、运营、处置。

  据悉,长沙县在“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基础上,探索出“户分类减量、村主导消化、镇监管支持、县以奖代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之路。

   增添城市绿意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冬日里的长沙县,绿意不减,金黄的银杏叶点缀其间,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从开元东路生态景观带走进星沙,四处花团锦簇。人民路东延线两厢绿化带宽度(单幅)达30米,双向车道中间还配有14米宽的绿化隔离带,绿化分成7个层次,绿化率达65%,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雪松、玉兰、桂花等,就像是一条“森林大道”。2014年长沙县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以来,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

  出门见绿,是每一位长沙县人的幸福体验。长沙县每年都在新建社区公园,居民们出门总能“转角遇到美”,走几步路就能逛公园。

  生态保护好了,环境自然就好了。高水准建设的松雅湖商务区,坐拥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态湖泊——松雅湖,内含湿地274.4公顷,对水质要求极其苛刻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曾被发现栖身于此。

  地面上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地下的资源保护也不容忽视。

  2015年7月至12月,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通过对城区已有水塘进行勘查和测量,确定了10个水体可改造成调蓄池塘。目前已完成生态公园邀月湖、天华公园池塘、特立公园、县政府西边水塘等7处调蓄池塘的改造,可调蓄雨水约25.3万立方米。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塘改造主要是通过收集、蓄水、渗水、错峰排放,来减少暴雨径流影响,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天华公园的建设也融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公园道路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既保证雨天不湿鞋,还可以使公园内雨水迅速被山体吸收。“通过旱溪、雨水管收集雨水至天然湖体。”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华公园里的水面有2000平方米,既是一道景观,还是一个调洪错峰的滞洪地。它的口端有管道与市政雨水井相连,当暴雨达到一定量时,雨水泄入池塘,能够很好地起到削峰调蓄、防止内涝的效果。

  此外,城区的特立路跨线桥、三一大道互通桥和开元路跨线桥均在打造立体绿化,一座座桥体换上了绿色“新衣”。目前,长沙县不少机关、企业、开发商也开始建设屋顶绿化。

   数据点击

  近年来,长沙县累计安排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约1.43亿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资金约473万元、水资源保护资金约8300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改厕、农业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配套工程等项目。同时,拆除生猪规模养殖栏舍122万平方米。

  长沙县解决2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生态化治理河流200公里;率先全省实现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实现城乡垃圾处理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全覆盖,率先全省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率先全国建立县级“两型”建设指标体系,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长沙县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社区公园建设、人行道造绿等项目近70个,绿化面积133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新增绿地100公顷。

[编辑: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