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11.07.2016  14:08

        宜家在北美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马尔姆系列抽屉柜,却表态召回范围不涉及有同款产品在售的中国市场,此事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从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宜家在对待产品召回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涉嫌歧视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情况看,经历此次事件后,宜家在国内消费者中的人气会大幅跌落,其品牌形象也会大打折扣。这种影响到底会折损多少利润,相信过些日子宜家自己会算清楚。到时候它是否会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之慨呢?

      应该会有的。宜家最后悔的“当初”之举,恐怕是那句“符合中国有关标准”的卸责说辞。而舆论正是从这话中看出宜家的“双重标准”及基于此的歧视之心的。有网友表示,宜家销售的“夺命抽屉柜”在美国可能伤人,同款产品在中国同样可能伤人。在美国因可能伤人召回了产品,在中国却不召回,宜家这样做看似是依据了不同标准的合理选择,但实质上这种选择本身与标准无关。当产品出现“可能伤人的风险”(事实上已经有了伤人的案例),企业对待产品的态度,不应由外在的规则决定,而应由其内存的责任决定。换句话说,国家间标准之不同的双重性,并不能成为企业市场行为双重性的理由。在质量安全问题上,企业的责任选择是唯一的,不存在双重标准。

      即使仅就产品标准本身说事,宜家的做法也有很大问题。有学者认为,宜家本次在北美市场召回问题产品的举措,最关键的原因是北美有一个特殊的行业标准,虽然它不是强制性的,但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柜体)不固定在墙上时也必须不能倾倒。正是基于这样一条明确的行业标准,才让宜家最终决定在美国和加拿大实施了召回。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这个行业标准,宜家甚至也不想在北美召回产品,因为按宜家的逻辑,“宜家的抽屉柜符合欧盟及其他所有国家对该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宜家中国区公关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

      所以,若不是有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施压,宜家根本就不想有任何召回行动,这种在哪都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就不是双重标准和歧视的问题了。不过,即使同样按照宜家的行事逻辑,在中国也找到一个“特殊的行业标准”,宜家仍没改变最初的态度,这就实在让人看不懂了。事实上,宜家中国区这次在回应中提及产品符合新国家标准,却忽略了我国现行的另一个关于儿童家具通用标准的法例,即《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一自2012年正式实施的法例,明确规定所有高桌台及高度大于60厘米的柜类产品应提供固定产品于建筑上的连接件,并在使用说明中明示安装、使用方法。把这个法例放在宜家面前,它会怎么说。显然,宜家的歧视是有的,只不过其歧视的对象不是顾客,而是法规标准——强制性的还看得起,非强制性的,呵呵,一边呆着去!

      宜家中国区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从中可以体味宜家的行事态度:“相信很多公司也会说,as global as possible, as local as necessary(尽可能的全球化,尽必要的本土化)。但宜家对中国很放权。在中国市场,一个策略的制定,取决于商场经理和他的团队对本地消费者购物习惯的了解,取决于是不是有好的结果。”好一个“放权”,好一个只看“结果”的功利团队。

      当然,“本地消费者的习惯”宜家的确是研究透了。它不召回,就是算准了中国消费者不会把它怎么样,他们早已“习惯”了被歧视,总是选择忍气吞声。一位网友说的好:宜家在“国外召回是怕赔不起,国内不召回是不用赔”。的确,目前中国一些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消费者维权途径还不够顺畅,企业犯错的代价因此较低,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江湖上有这么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此提醒宜家及像宜家一样怀揣侥幸的企业——别忘了,商场如战场,市场亦江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