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人民与历史心中之歌的扛鼎之作

07.02.2016  21:53

  短短几天,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亲自担任“总导演”的时代之歌《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在神州大地持续走红。小年过去,大年到来,冰雪融化,春天到来,这首歌到处传唱,热力不散。诚如张文雄部长所言,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同样人民也衷心地为好的文艺作品点赞。透过这首歌走红的现象本身,人们在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这首歌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是歌曲的集体创作者们真实地还原和写真了一个时代,真实地唱出了人民和历史心中的歌。这首歌的三个关键词是习近平、苗族大妈和精准扶贫,但我们更愿意把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古国、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超大规模的政党这样一个历史纵深感强烈的背景上去考量它们的意义。

  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积贫积弱也成了我们永志不忘的“民族记忆”。“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绝非某朝某代的个案。“全家都在西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不是诗人的牢骚,而是真实的写照。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说是自然灾害和制度设计共同造成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加上“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成为每个朝代的前车之鉴,因此,苏轼说:“为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想些办法,改变贫困的状况,但收效甚微,贫困依然是“千年的涛声依旧”。

  从国际共运的历史来看,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贫困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这种制度下工人处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理论。这种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立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研究贫困问题,确实高屋建瓴,也为其后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两个历史坐标蕴含了四个超大规模的源头,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人既是最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最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社会主义在中国既是一种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原则和方法。当然也体现一种伦理道德价值。这种价值使它在历史的意义上表现出与资本主义的质的区别,第一位的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这样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同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管是担任县、市、省负责人,还是在中央工作,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和导航者,都自觉地把扶贫作为重要的工作,体现了他对贫困问题与国家治理关系的一种彻悟。“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还在他当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他撰写的《摆脱贫困》一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等,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基础上,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一起,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誓言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彰显了清醒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擦亮了“人民勤务员”的底色。历史记下了如下镜头:从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大雪封山的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到革命老区贵州遵义花茂村,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再上井冈山,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就是替群众跑事的,兑现“不让一个贫困老乡掉队”的庄严承诺,让人为之动容。诚如《人民日报》记者所写的,3年多来,总书记访真贫、看真贫,千山万水、风雪兼程,以不懈的脚步丈量着中国的每一寸贫困角落。他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路径,也成为神州大地向贫困宣战的锐利武器,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宏伟实践。毋庸置疑,习总书记源于中国国情、发自肺腑担当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已成为指导中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重要新思想,或者说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贫困地区老百姓最有尊严感和获得感的富民理论,释放出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谋中国梦的时代力量。

  治国之道,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以深情,人民报之以热烈的点赞。“这三年干的不错”,是如同井冈山翠竹一样的井冈山人民对总书记的评价,也是全国人民对总书记的评价。因而《不知该怎样称呼你》以艺术的形式,以传唱的载体,再现了湘西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敬仰,湘西人民何其有幸!当然也是全国人民对总书记的敬仰,也展现了“不忘本来,方有未来”的历史真理。因此,《不知该怎样称呼你》确是一首唱出人民与历史心中之歌的扛鼎之作。

  文/龚鹏飞

[编辑: 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