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节能减排 加快南县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中发展的思考

23.07.2016  08:13

关于推动节能减排

加快南县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中发展的思考

南县环境保护局李佑清 陈立志

(二〇一二年八月)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南县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现状的剖析和对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的概括,分析了推动节能减排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中的统驭性作用,并提出加快南县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的五点思考,即: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应该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应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改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来抓; 充分利用 扶持政策上的共享机遇,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利用我县生态名片效应,积极发挥产业对接优势;立足优势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关键词]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南县地处湘鄂省边陲,洞庭湖腹地,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04个行政村、33个社区、69万人口。连接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大地级市,处于“长三角”和 “泛珠三角”辐射交汇点。境内沃野坦荡,水系纵横,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南县由于曾长期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曾一度成为当时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挂牌督办的县区之一。今天,南县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企业排污也基本能达标了。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单位调研组先后数十次到南县调研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都对南县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大加赞赏;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发展,提出了打造“湘北明珠、生态南县”的建设目标,南县环境保护局积极围绕这一主线,开展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更是给南县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的舞台。我们应该抢抓机遇,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以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为契机,将南县打造成为一张“湘北明珠、生态南县”亮丽名片,使她腾飞在绿色生态之间。

    一、南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一)南县环境保护基本概况和治理措施

    洞庭湖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湿地,被称为“长江之肾”,在维系整个长江的生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县和洞庭湖区周边市、县一样,依托得天独厚取之不绝的水资源、每年数百万吨的芦苇、大片的速生杨资源优势,造纸行业迅猛发展,一大批规模不一的民营造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年初,原国家环保总局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做出批示;湖南省政府下发《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南县县委、县政府采取铁腕治污,毫不手软,彻底取缔和关闭了13家造纸企业、10家苎麻脱胶企业、3家小型炼钢企业、3家活性炭企业和2家塑料加工企业。但阵痛之后,却促使企业开始了探求生态工业的演变,科学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07年以来,南县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企业增优汰劣,上大压小,有计划、有步骤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一是对污染排放不能达标、影响辖区环境质量、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重组、技改,使全县最大的水污染源得到彻底根治。二是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乡村转移;对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在招商引资、项目编报、企业用地、行政审批上等都实行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扶持低碳经济产业项目入驻南县。三是力助县域环境保护扩容提质。“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通过推进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共实施污染物削减项目38项。主要污染物SO2减排0.020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13%,COD减排0.319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25%,分别完成了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度削减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南县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益阳市率先完成COD和SO2两个指标中期削减任务的县,关停整治造纸、苎麻脱胶企业污染没有出现污染反弹的县,没有发生污染事故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县。

    (二)南县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2000年2月,南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 以更高的视角、更高的标准和更有力的措施 推陈出新, 提出了“打造湘北明珠、建设生态南县, 争当湘北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 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奋斗目标 。一是因地制宜,紧紧依靠机制保障、依靠工程支撑、依靠生态优势,以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示范样板工程为基准,以推动南洲镇、南茅运河、茅草街镇一轴两极沿线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为主线,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全县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二是按照以环境质量改善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的总体思路,整合交通、水利、林业、环保、旅游等有关项目,合力推进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决心将南茅运河打造成全国第二大生态运河,进一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是以绿色经济为发展战略,推动新一轮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明面业、顺祥水产、洞庭蛋业公司等一批特色企业以构筑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及大型养殖基地,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均已成为南县绿色产业名片。这些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地将农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规模效益优势;农田作物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和 “定期存折”,饲养的鸡鸭鹅等就是“活期存折”。 是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县逐步形成层层落实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包抓重点村庄,县直部门包抓村庄责任制,创造了一个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秩序优良的市场环境、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良好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按照《湖南省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和《湖南省生态村创建标准》的要求,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认真总结创建经验,将26项指标一一对照落实完善,协助南洲镇等10个镇(村)制定《生态镇(村)环境规划》,积极指导做好申报工作。

    二、南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节能减排是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一环,剔除深层次机制、体制因素,剖析我县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十一五”期间, 我县 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为重点,环评执行率达95%,“三同时”执行率达99%。“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之所以能提前完成,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明确为约束性指标,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建立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手段,严格落实责任等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累计环境问题的释放,我县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质量的变化不完全协同,一些行业仍然可能处于总量持续减排、环境质量不会明显改观的“治污相持期”。同时也由于一些环境安全和环境风险的因子不在总量和质量控制的范畴,我县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二) 农村 生态环境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十一五”期间,我县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质量得到质的改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环境治理投入大,人居环境变化较大。但是,农村由于 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加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管理力量薄弱,“无人管、无钱办、无法治 问题曾一度呈加剧趋势 农村环境亟待改善。

    (三)狠抓规划落实 以节能减排 农村环境生态建设为抓手 谋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框架

    1. 十二五”把握好节能减排几项重点工作。 南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作用,深化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增加到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有机结合起来。

    2. 抓住重点,主攻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环节不放松。 一是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针对我县农村环境污染涉及面广、排污总量大的特点,探索出一条政府、企业、社会、农户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乡镇、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治理,切实为农业、农村、农民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保护农村集中饮用水源。依法取消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加快河流和湖泊水污染整治;开展重点流域绿化生态建设,加大对天星洲湿地保护力度。三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高效、低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减少使用量;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沃土计划”,加强化肥、农药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促进农业施肥结构的改善,切实解决农药、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

    三、对南县推动节能减排 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应该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洞庭湖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湿地,被称为“长江之肾”,在维系整个长江的生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洞庭湖也是全国的第二淡水湖泊。一是在水域面积上扩充,还水于湖。应突出恢复洞庭湖“4350”工程,恢复朱镕基总理时期规划的有水面积4350平方公里,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生态功能上做文章。二是应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加大对周边的排污单位环境监管,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环洞庭湖周边乡村转移;减少对水质的污染,特别一些大的造纸企业,应逐步关闭。三是对核心区域突出项目准入,严格控制重污企业。要认真做好规划,对环洞庭湖南、华、安地区新建的企业,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方面要求应更为严格,整治措施应更加严厉。特别对涉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应严格限批,在建的必须停建,已建的限期搬迁。由省委、省政府拿出专门的整治规划。

    (二)应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改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来抓

    1.以南华安为重点,形成核心,实行政策倾斜。近年,中央、省、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投入较大。2010年,南县作为环洞庭湖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中央、省里投资1000万元帮助我县启动了以南茅运河沿线为重点的第一期连片综合整治。生态效益已显现,根据验收组的审定结论,目前的项目区年可实现COD减排371.82吨,NH3-N减排17.2吨。但由于许多原因,2011年,2012年南县这个项目没有挤进省里笼子。第二期、第三期连片整治无法启动,应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从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大局出发,对以南县、华容、安乡为核心的洞庭湖湿地加大投入,加大政策倾斜,真正做到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做好标杆和示范。

    2.加大对“生态南县”创建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南县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了生态村、生态镇创建活动,2008年南洲镇评为省级生态镇;2009年,浪拔湖镇评为省级生态镇,浪拔湖镇南红村评为省级生态村;2010年,创建明山头镇为省级生态镇,华阁镇天然港村、茅草街镇唯一村、三仙湖利镇群村为省级生态村和明山头镇所辖明山村、平福村、疏河村为市级生态村。目前,全县共创建生态镇3个,生态村7个。按照创建“生态南县”的目标,根据上级专业要求,真正要成为省级或国家级 “生态县”,生态村的创建至少普及面应在80%,生态创建工作任务还很繁重。目前南县的工业发展虽然有进步,但毕竟规模有限,要工业反哺农业,仍然面临许多压力。为此,应该争取上级对创建予以政策支持,对生态村、生态镇的创建在原有的“以奖代投”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予以政策倾斜,在排污费上解等方面加大返还和支持力度,以促进“生态南县”的建设,支持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

    3.积极争取上级协调联动、整合资金力量支持南县的生态建设。将交通、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平整、畜牧水产、水利和林业等部门的省级资金捆绑使用,在一定时段,对一定区域加大重点扶植力度。尤其在湿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牧业的限养、禁养区的改造和建设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扶持。

    4. 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工程中涉及环保方面的有关投入。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工程是南县整合各部门资金,举全县之力的民心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全国的第二大人工运河,为加强水源保护,县政府已确定南茅运河水域为三类饮用水源保护区,应积极争取上级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让南茅运河生态走廊成为经济走廊、生态走廊,真正使南茅运河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得到根本的改善。

    (三)充分利用 扶持政策上的共享机遇 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

    2000年2月,南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 2004年8月,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成为合格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我县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关指标都是屈指首数,这不论是对于全国还是湘北地区都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我县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在世界推崇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将是最能吸引项目、资金的沃土。因此,我们要按照以环境质量改善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的总体思路,以南茅运河百里生态走廊建设示范工程为基准,以推动南洲镇、南茅运河、茅草街镇一轴两极沿线生态建设为主线,充分利用农村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资金,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发动社会、企业、群众共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全县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坚持示范带动,提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整治工作,打造典型示范工程,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激活全局,提升整体水平。三是明确责任,体现实效。连片整治工作的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村镇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清洁种植、养殖、农药化肥减量化等。各相关部门、板块要对口明确责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帮助乡镇申请中央农村环保补助资金、畜禽养殖业的治理资金,进而推进其他各项整治工作。四是坚持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抓好考核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奖优罚劣,真正把这项工作做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五是坚持率先探索,创新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规范性意见,使之充分发挥效应。

    (四)充分利用我县生态名片效应 积极发挥产业对接优势

    我县已逐步发展和形成了竹木、粮食、蔬菜、苎麻、棉花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产业群体的雏形基本形成,产业基础较为稳定。同时,我县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与一些邻县相比,行业品牌优势明显。克明面业、顺祥水产、洞庭蛋业公司等一批特色企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均已成为南县绿色产业名片。和滨牌洞庭草龟走原生态发展之路,沿沼气池粪—养蚯蚓—蚯蚓喂草龟这一原生态养殖模式,所产洞庭草龟已获省内唯一的绿色食品认证。“绿色”加丰富的药用价值,市场十分畅销,供不应求;克明面业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挂面生产、米粉生产、酱制品生产与本地资源的优势,积极拓展本地农民种植小麦、早稻、油菜、辣椒、黄豆、绿豆、胡萝卜、螺旋藻等作物,努力开发适合消费者营养、口味的多种系列产品。每年为2万多农户解决近30万亩小麦产量的出路,米粉生产可以消纳2万农户的10万亩早稻产量,其他品种每年可为农民消纳3000亩辣椒、5000亩油菜、10000亩大豆、黄豆、8000亩红薯、土豆和农民手中的鸡、鸡蛋、牛肉、猪肉等产品,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一亿元,有效地将农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规模效益优势。近年来,克明面业以年平均递增65%的速度快速发展,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大型连锁超市,二十条生产线年产面条7.4万吨,总产值30326万元,年纳税1170万元,年创利润221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近1.3亿元,品牌价值1.28亿元,为社会安置就业人员2000多人。2006年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审通过HACCP认证,获得“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通过SIO14000国际环境认证和SIO18000国际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2007年8月“陈克明”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这一品牌的获得,标志着“陈克明”系列面条开始向国际化的知名品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坚实的产业集群基础将为我县企业更快融入湘北地区产业集群,为区域间的产业对接占领有利地位。

    (五)立足优势深度开发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我县经济运行的档次和品味。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连接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大地级市,处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辐射交汇点。境内沃野坦荡,水系纵横,湖塘密布,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一派“百水绕村镇,千桥卧碧波”的水乡韵味。

    ——我县拥有较多的旅游文化资源。“国家生态示范县”是我县旅游最响亮的招牌,也是世界性的珍贵稀缺资源。县城城区内的“德昌公园”占地500多亩,园内有烈士墓、将军纪念碑、铜像、宝塔及人工湖等景点,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古朴典雅;即将建成的南茅运河百里生态走廊绿化风光带;资源丰富、景观别致,到处翠色欲流的天星洲湿地;“南洲大曲”、“顺祥水产”和麻辣系列熟食享誉三湘;“中国挂面之都”蕴藏食品文化。

    ——我县有着悠远历史文化背景。位于县城北隅的赤松亭,相传建于梁文帝二年,现古迹犹存;南宋初年宋高宗南渡时,手下名士涂淑和在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桂花园内亲手栽植一棵樟树,距今约860年,目前古樟仍枝繁叶茂,南北伸展,冠辐近亩,为洞庭湖区的稀世之宝……

    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宣传和提升。 “打造湘北明珠、建设生态南县”的战略定位, 给我县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要借助文化旅游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让我县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要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力求突出江南小县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要加快大景区建设,做好景区项目策划、包装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招商政策,以优惠政策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吸引外地大企业来投资开发旅游业;要积极融入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对接周边区域的旅游景点,提高南县旅游品牌知名度;要打好稀缺的“生态牌”,把我县打造成为湘北地区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胜地,让南县成为湘北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商贸洽谈为一体的经济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