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严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漏洞

15.09.2015  17:39

今年以来,冷水滩区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突出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到市场三个重点监管环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基地准出、农残例行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基地巡查、质量安全追溯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全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突出一把手监管责任,成立由区长挂帅任组长、分管农业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冷水滩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区政府与乡镇(基地)、乡镇与村层层签订《冷水滩区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设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相关部门的衔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出台考核办法及细则,做到层层有任务,个个有责任。

二是夯实基础条件。将监管机能延伸到村、组(基地),在14个乡镇结合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全部挂牌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站设专职监管员1名,固定监管员2名,其工资待遇、工作经费全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49个重点农业产业优势村和1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设置了监督员、协管员,已形成了一个从区到基地(村)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网络。各个乡镇监管站全部实行了“乡镇监管站职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安全管理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上墙,制定出台了对乡镇监管站的年度考核办法。

三是开展例行检测。在全区范围内确定上报了农产品例行监测点30个,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对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蔬菜、水果每月实行不定期抽检,加强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现场检测。督促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检测室,进行自检,构建了以“区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快速检测室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场)自检为补充”的检测框架。1-8月全区完成本辖区内蔬菜、水果例行监测抽样3268批次,不合格样品8个,合格率达99.7%;乡镇级监管站完成蔬菜、水果例行检测抽样2880批次,不合格3个,合格率99.9%。

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以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示范带动,以水稻、水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标准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以伊塘(伊塘村、东风村)黑美人西瓜、伊塘(茶花、孟公山)西瓜、牛角坝万亩优质稻、伊塘东风村万亩优质稻基地、姚家南方柑橘、万喜登反季节蔬菜、黄阳司镇优质葡萄基地、钱家州蔬菜基地、陶家州油菜基地等9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面积达5.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75万亩,并实施了13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新认(续)证5个无公害、 2个绿色食品认证。

五是加大专项整治。加大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力度。1-8月,由区质监站牵头组织农业执法大队、农药监管站、种子管理站对全区156家农资公司级销售门店、26家生产基地等进行了6次较大的农资专项整治活动,每次活动为期一周,共出动执法人员280人次,查处问题5起,涉及资金12万元,责令整改5起。同时还重点开展以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活动,共立案查处12起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