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因“材”施教 城区教师组团取“经”

25.04.2017  20:41

  


明德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温室大棚里上起科学课,城里老师正在旁听。章帝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4月25日讯(记者 潘东晓 实习生 殷利)在教育教学领域,都是乡村学习城区。但是,现在可能要变一变了。不少农村“名校”也能吸引城区学校组团前来学习。近日,长沙县路口镇明德小学就因为在科学教学领域走在了前列,特色鲜明,引来长沙市及星沙城区120余名教师甚至市县名师前来观摩。

   乡村教育

  让城区老师“羡慕”

  当天上午,一夜雨后的路口镇天高云淡,明德小学的校园里更显明亮洁净。来自星沙城区所有学校的科学老师们以及部分长沙市城区学校的教师,纷纷涌进这所只有200余人(含学前班幼儿)的农村小学,学校的特色教育让前来的“客人”称赞不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校利用校园空地建立一个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晓耕园,孩子们在晓耕园里上课“十分接地气”。在公开展示课环节,师生将桌椅搬进温室大棚里,两侧花草掩映,头顶蓝田白云,上起课来既惬意,又接触到实际,效果非常好。

  “学校还有茶园、种植园,春来采茶、播种,秋天收获,孩子们接触了自然、锻炼了能力。”一位来自长沙市某小学的教师告诉记者,“这让我们城区学校、城区师生羡慕不已。”经过一番探查,不少城区教师啧啧称奇。

   因“地”制宜

  实现跨学科融合

  明德小学所展现的如果仅是表面文章,只是在教育教学上图个新鲜、玩个花招,绝逃不过市县城区教师的“火眼金睛”。“之所以下乡取经,在于他们在科学教学上,因地制宜地实现了跨学科融合。”长沙市洪霞科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洪霞道破了明德小学的秘诀。

  明德小学充分利用了身在农村的特点,将周边资源利用到了极限。孩子们的科学课成为了劳动课——体验种植;成为了语文课——记录生长日记;成为了美术课——描摹植物形态;成为了数学课——数一数种类和数量……跨学科、大融合,对于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效果。

  “这里的孩子很活泼,能力一点都不比城区孩子差,侧面说明了学校坚持开展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南小学的一位老师说,这值得城区学校虚心学习。

  农村教育资源

  也值得城区共享

  “以往都是城区教育辐射带动乡村教育,城里教育资源下乡得多一点,但是好的农村教育资源也可以反哺城区,实现城乡共享。”当天的活动上,长沙市教科院院长孙智明、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戴立军也参加了观摩。

  “明德小学的办学理念是走在前面的,‘晓耕园’是明德小学有效结合当地特色,使之发挥功能的典型成功案例。”戴立军告诉记者。

  “晓耕园这样‘原滋原味’的农本教育资源,不是城区孩子都能亲身体验到,城区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交流分享。比如通过QQ、微信上传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学生每天对植物的记录、观察等。”戴立军说,“从而实现共享他们的理念、资源。”

  “明德小学农耕文化科学教学特色从前任校长汤帅起,一直延续至今,将继续围绕孩子的发展创新方式、丰富内涵,也欢迎更多城区学校前来指导。”明德小学校长谭娟表示。

[编辑:廖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