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机市场“小弱乱”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03.06.2015  15:40

  农业生产季节,农机需求量大幅增加,农机化在给农民减轻劳动强度和增收的同时,但同时部分产品出现质量不合格、售后服务难、商家虚假宣传等也让许多农民苦不堪言。面对农机市场“小弱乱”现象,我们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监管和解决。 
      一是经营规模小。目前,农机经销商普遍是夫妻店,几乎都是经营设施简陋、抗风险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不具备培训和售后维修服务能力的个体农机经销店。据调查,2014年全市农机经销商共有53个,年销售总额32.5亿元,年交易额在千万元以上的不足5家。同时,经销商各自为战,经营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名优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普遍缺乏急需农机营销、维修等中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二是服务体系弱。农机经销商在配件供应、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造成农民使用农机三包维修服务问题十分突出,使农机高效作业和机手增加收入存在很大障碍,构成对农民长远利益的伤害。厂家的三包服务店一般在地市设点,且维修、保养价格高,配件还存在以次充好等现象。据质监部门抽查,2014年农机配件产品合格率仅为85%左右。现在农民普遍反映:机械维修方面是个大问题,出现问题拖到市维修站的去修,太远了;叫技术人员下乡来,别人也嫌太远了。
      三是广告宣传乱。部分经营商为了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对农机产品的质量、功效、用途、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故意误导、欺骗农民。2013年,江苏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夸大产品功效用途,造成全市30多户农民不同程度损失,最高损失超过20万元。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为9亿农民服务的,更是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出台相应政策来引导和规范农机流通和售后,促进该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建设集农业机械展览、销售、维修保养、产品流转、培训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
  以大型骨干农机流通经销商企业为龙头,以“规范渠道、规范管理、规范品牌、规范标准”为重点,采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心店+加盟店”的建设模式,以大经济区域为核心建设成农机销售中心、农机物流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农机信息交流中心。2-3个地市共建立区域大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建立一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乡镇农机站设立农机连锁店,争取覆盖90%以上的农村乡镇。通过“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的实施,真正实现农机流通领域没有假冒伪劣产品,农民购买配件不出乡,购买大型主机不出县,农机具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