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求适度偏紧保价格 农民就能得利吗?

11.08.2015  12:20

 在7月31日结束的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天佐表示,目前我国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没有充分体现价值,农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种养殖效益日益下降。这造成价廉农产品被消费者浪费,生产者过量使用化肥。他提出政策上应保证农产品供求适度偏紧。

  “政策上应保证农产品供求适度偏紧”,如果真是这样,农业部怎样从政策上保证是个大难题。但更关键的是,仅仅影响供求来确保农产品价格,上述问题就解决了吗?现在的问题是不管价格多高,农户所获比例始终很少。靠供求偏紧使得农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但是,从升高的那一点中农民也只能分一小杯羹。这就是农业部想达到的目标吗?靠这一小杯羹,农民增收就实现了吗?农民没有显着增加收入,中国农业现代化就有真正的动力了吗?

  正如张司长所说,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没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和劳动力成本的价值,农业投入品、劳动力、地租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种养殖的效益却在日益下降。这导致了农产品浪费、农业资源受到破坏性使用。但更应该看到,这种情况下,农业利润中多数是被农资、技术和其它服务提供者赚取,而作为劳动力提供者和土地承包权权利人的农民却只能获得其中的少数。所以,作为耕作者的农民会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盲目追求农作物单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透支问题,甚至进不了城的青年一代农民也不愿意回乡。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怎么可能仅仅是通过政策去“创造”一个适度偏紧的供求格局,而不去改变农民在农业利润中获取比例过低的结构性问题?供求适度偏紧只能让农产品价格再提高一点,但不能改变农民从农业利润中所获比例过低的关键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