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业项目为杠杆 撬动社会力量共谋发展

01.12.2015  20:43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下游,县域面积4442.3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总人口9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桃源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桃源实际,将发展的中心精准定位为优质稻,这一核心产业上。自实施优质稻产业项目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在财政、农业两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桃源县在优质稻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收获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农业得发展、农民获收益、政府赢民心的共赢局面。

能够取得成绩固然是可喜的,但更能令人欢欣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踊跃、果敢的投身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之所以能够造就如此势头,主要还是得力于桃源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安排。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吸纳统筹社会力量

回顾昨天,2014年桃源县在现代农业项目中,共引导社会资本5549.2万元投入现代农业优质稻建设;返看现在,在2015年桃源县实施的优质稻产业项目中,累计整合社会各界资金也已超过了3000余万元,其中农民购买新种子、新农药物化投入1900万元,田间工程投工投劳470万元;购置农机装备20台投入160万元;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改造生产线及品牌建设470万元。从数据来看,在已实施的现代农业项目中社会投资所占比重已经突破了50%,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说明在社会层面上已然形成了一种踊跃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热潮。为何会形成这种热潮?究其原因无非是:一方面在于桃源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宣传中,以及实际效益面前,优质稻产业在社会上获得了绝对的肯定;另一个方面在于优质稻产业是由县委、政府主抓的产业,这更是为产业树立了一个可信赖的金字招牌,让社会敢于投资;最后一方面在于只要是用于投资优质稻产业的社会力量,不论大小,组织或个人,桃源县委、政府都热烈欢迎,可以说为了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通过引入社会力量  积极扶持社会企业

在吸纳社会力量进行优质稻产业生产建设中,通过项目带动,财政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新型主体快速成长,涌现了一大批已形成规模的农口企业,发现了一大批有发展潜质的农口企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县级25家,市级24家,省级6家、国家级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前只有13家,到2015年3月末,已发展到411家,其中2014年发展128家;现有的合作社中有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30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已发展到83家;同时,有4家大米加工企业创建了自已的品牌,“钱缘”、“世外桃花香”、“锦绣”等品牌大米远销省内外;县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稻米深加工能力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当然,上述这些企业只是参与桃源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力量,对于企业发展,行业提升,桃源县委、政府的思路是巩固提升现有企业的竞争力,积极扶持每一家参与优质稻产业发展的企业,整合现有企业资源,扩大现有企业规模,集中帮扶发展一批有资质、有口碑、有规模、有能力的大型企业,力求推出带有桃源烙印的上市公司。

三、借助企业不断发展  促进群众共同富裕

随着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企业不断发展,农村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具体体现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到2015年4月底,全县流转水田面积达到28.01万亩,流转1000亩以上的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7个,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1260户;农民生产更具效益化,2014年优质稻项目区3万亩优质稻平均亩产达到812公斤(双季),比计划平均每亩增产22公斤,比非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72公斤,累计为农民增收691.2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313.25元。农民就业更为简单化,优质稻项目的实施,通过稻米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生产,每年可吸纳就业岗位1100人,新增务工收入1650万元以上;可节约劳务用工30000个,实行劳务输出增收450万元。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除了巩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外,除了提升现有涉农企业组织规模、品质外,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而发展壮大优质稻产业,既可以让一部分农民通过节省直接农业生产成本和稻谷增产增值增加收入,还可以让另一部分农民通过参与企业优质稻产业生产,谋得一份职业,领取一份薪水,实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四、强调企业自身责任  保证生产安全环保

桃源县在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着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节约水源并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达到旱涝保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农村服务,减少粮食生产成本,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产量和改善粮食的品质,使粮食质量超过国家或行业优质标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和粮食企业与农户签订单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粮食种植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结合实际来看,为了使粮食生产安全环保,桃源县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减少化肥用量,防止土壤板结;二是引导农民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三是利用太阳能频振式诱蛾灯来控制优质稻虫害,减少农药用量,可有效减轻农业环境污染和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稻米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