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以防汛救灾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12.07.2019  21:34


7月6日至9日,我省经历一次强降雨过程,其中,湘中以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全省1861个乡镇累计雨量超50毫米,其中1159个乡镇超100毫米,298个乡镇超200毫米。湘江中下游、资水超警戒水位,株航电等5个大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此次暴雨造成衡阳市、株洲市、郴州市、永州市、湘潭市、娄底市、邵阳市等市州的多个县市区受灾,农业受灾严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以及水塘鱼塘等大面积受灾。

严峻的抗灾救灾形势,就是对农业农村部门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的考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迅速作出决定:当前,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抓好防汛救灾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际行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抗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

高度重视,一线靠前指导

7月8日起,由厅领导带队,分8个组先后赶赴衡阳、株洲、郴州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农业勘灾核灾和救灾指导工作。7月9日晩上,厅长袁延文再次作安排部署,要求全系统贯彻落实家毫书记对防汛救灾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农业防灾救灾,力争将农民群众损失降至最低。7月10日,厅长袁延文深入衡山县、衡东县灾区一线,实地查看过水受灾的稻田、菜园、果园,深入了解灾情;鼓励受灾农户抓紧灾后补种抢种,尽力减少水灾损失。同时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家毫书记关于防灾救灾6条措施,及早实施救灾指导并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

进村入户,强化技术服务

7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紧急下发《关于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切实抓好当前粮食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对绝收田块因地制宜进行改种补种,千方百计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从7月10日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各市州农科所的118名专家组成21个专家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户开展洗苗扶苗、改种补种、清沟沥水、补施肥料、防治病虫、免疫消毒等工作,并编印下发了技术指导手册,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受灾农户生产收入不出现大的滑坡。同时,积极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和调剂工作,组织省级救灾储备种子调往灾区,指导农民灾后迅速改种补种。

未雨绸缪,保障物资储备

上半年,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预判,省农业农村厅在5月份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传达了省防指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并要求各地要全面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目前,我省可用救灾的省级储备常规早稻种子共200万公斤,可满足改种补种面积约40万亩,储备充足。另外,根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全省在18日前完成生产的常规早稻种子约300多万公斤,可满足改种补种面积60万亩;化肥、农药等其它物资储备均较为充足,能够满足生产自救需求。

严守规矩,落实值班值守

自灾害发生以来,省农业农村厅与应急、气象、水利、财政等部门保持密切联动,严格遵守防汛抗旱值班规定,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启动灾情日报,及时汇报灾情灾损。根据气象部门预计,我省近日还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绷紧防灾救灾这根弦,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力争将农民群众损失降至最低。

今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把“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突出政治、目标、问题等“三个导向”,注重下实功、求实效,在这场突然而至的洪灾面前,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行动付出和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