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冒充公检法”诈骗多发 警方发布1号防骗预警

06.01.2016  20:26
  红网长沙1月5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郑涛 通讯员 王思鸽)“想要证明自己清白,就把你所有的钱都转入我们的‘安全账户’,待调查清楚后我们再还给你。”电话那头“检察官”严厉的声音,让家住长沙开福区的吴娭毑吓懵了。近日,她分数次往所谓的“安全账户”存入150余万元后意识到被骗,半生积蓄就这样打了水漂。
  
  一通电话骗走150万,这只是近期长沙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一起。1月5日,长沙警方对外发布2016年1号防骗预警,临近岁末,长沙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呈多发趋势,其中尤以“冒充公检法”、“猜猜我是谁”等几种诈骗类型居多,请广大市民群众提高警惕,切实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多发 中老年人易于受骗
  
  据长沙警方统计,去年12月份以来,全市共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案109起,占全市同期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的14%,其中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的19起,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单笔被骗金额最高达410万元。
  
  从发案的时间规律来看,“冒充公检法”诈骗,多发于周一至周五,此段时间年轻人都外出上班,留守家中的多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了解较少,因此易于上当受骗。
  
  “从诈骗手段来看,犯罪分子多是谎称被害人涉及电话欠费、银行透支或洗黑钱占大部分,要求受害人将账户中所有款项转入所谓的公检法‘安全账户’。”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电信网络诈骗专家介绍,犯罪分子一方面在电话中采取恐吓以及严厉的“审讯”态度,给受害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不让受害人挂电话,称要对其他人保密,让受害人没有时间思考骗局的漏洞,也无从跟亲朋好友核实,不少市民就因此中了骗子的圈套。
  
   猜猜我是谁”重出江湖 白领群体需警惕
  
  “陈XX,你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谈谈你的工作问题。”去年12月初的一天傍晚,在长沙雨花区上班的白领陈女士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语气很重,陈女士顿时绷紧了神经,试探着问对方是不是单位的领导吴书记,对方承认后不耐烦地说:“连我都认不出来是什么意思,明天过来再说。”随后挂了电话。
  
  陈女士生怕惹火上身,赶紧跟丈夫商量如何处理。夫妻俩认为要找个机会“将功补过”,以挽回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没想到,“机会”就在第二天降临了,“吴书记”打电话给陈女士,说有上级领导在他的办公室谈事,让她不要来了,同时隐晦地说自己急着用钱,需要向陈女士借点钱……就这样,一来二去,陈女士稀里糊涂地分3次往对方账户汇款28万。
  
  “近期,‘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手法重出江湖,同时还衍生出多个‘冒充领导’的升级版骗术。仅去年12月份,全市就有数十名市民被骗,损失近百万元。”民警介绍,“猜猜我是谁”诈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诈骗分子掌握了受害人的心态,很多人一听对方是领导,多数会敬畏,也不敢多作质疑。一旦你报了领导的名字,就等于把信息泄露给了对方,骗子就顺势冒充,进而落入嫌疑人圈套。诈骗分子再以需要“借钱”、“包红包”等方式,骗取受害人转账汇款。
  
   掌握4招防骗技能 保护资金安全
  
  “无论骗子的诈骗手段如何花样百出,最后目的都是索要钱财,只要市民群众擦亮自己的眼睛,坚持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被骗。”长沙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一是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不会在电话里要求转账,接到此类电话要及时打110报警;
  
  二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改号软件可显示为任何电话号码,手机上来电显示可能并非真实的公检法号码,接到可疑电话不可轻信,应直接拨打相关部门电话核实或向110咨询,千万不要根据电话提示转接或操作;
  
  三是要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四是接到涉嫌诈骗的电话、短信时,不要惊慌,要多向身边人交流沟通,涉及亲戚、朋友、领导的,及时拨打电话核实,涉及公司、企业、单位的,拨打官方公布的电话进行核实,也可拨打110向警方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