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式和内生式相结合 探点中联重科转型之路

31.05.2015  03:00
  红网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陈美淇 通讯员 杨能团 长沙报道
  
  2015米兰世博会迎来中国馆开馆,中联重科作为世博会中国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唯一全球合作伙伴参加了场馆建设,并将于6月18日亮相世博会。
  
  在中国馆的施工过程中,中联重科以稳定、精准、无故障的优秀表现,为中国馆的建设助力前行,受到施工方的大力称赞。除此之外,中联重科机械设备还提供起重吊装及应急救援等全方位服务。一系列的活动使得中联重科再次走入公众视线。
  
  今日,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红网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转型离不开外延式和内生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并强调,如何做好转型,工匠精神是关键。
  
   外延 并购式成长
  
  2015米兰世博会,中联重科并购的意大利公司CIFA再次被关注。2008年中联重科成功并购CIFA后,一跃成为世界混凝土龙头企业,也因此被意大利官方和欧洲民众熟知。
  
  过去七年是全球企业并购风起云涌的七年,同时也是中联重科发展“走出去”的七年。
  
  2008年,经过几年时间的整合,国内混凝土工程机械市场剩余市场空间已难以满足中联重科“大块头”,海外销售成为必经之路。
  
  当时,中国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不完善、品牌知名度认同度不高、对海外市场需求特点不熟悉等因素,制约着中联重科海外市场的扩张步伐。此时在国内已多次并购整合的中联重科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并购。
  
  7年时间,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覆盖五大洲。中联重科高级总裁张建国说:并购有针对性,一定要与中联重科形成互补。
  
  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如何快速的“借船出海”,和大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起走出去,以及在沿线的关键国家构建平台,成为中联重科发展的关键。
  
   内生 迭代式转型
  
  提到目前中联重科的发展瓶颈,张建国认为是发展速度的推进,并表示解决之道是不断进行迭代创新。
  
  “中联重科原来是个研究院,研究院有个特点,什么事情都要想好,尽善尽美的时候才推向市场,这样企业发展速度是肯定跟不上的,而互联网思维的迭代思路,能弥补这一点。
  
  目前,中联重科正进行产业转型和制造信息化。产业转型是要把以工程机械为主的产业模式转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模式,制造信息化是要在研发、市场、后市场整个过程实现信息化和“互联网+”。
  
  中联重科农机事业部负责人介绍中联重科正在打造农业机械的全系列和全过程。“要实现农业生产各个领域机械化,并要包含,育、耕、种,管、收、运、贮的全过程。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地点的作物不同,生产贴近农作物的生产现场、贴近适合当地情况的机械产品。
  
  张建国说农业转型之路并不是胡乱决定,是有政策和市场宏观考量。“之所以重视农机,是因为中联重科看到了这一块的未来市场。目前国家正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可流转,这给农村土地从‘包产到户’的小农经营向到大的农场方向提供政策支持,未来对农机的运用必然增加。
  
  而环境领域,中联重科副总裁、环境产业公司总经理陈培亮说,中联重科环境产业聚焦如何成为政府在城市市政环境管理中的整体服务商,把城市保洁、垃圾运转、垃圾处理通过科技创新来形成综合性、高效环保的系统。
  
  陈培亮说:“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更多的是规划和监管。市场化运作大多交给专业公司进行。我们搜集了全球专家意见才确定中联重科环境领域的转型方向。
  
  5月28日,中联重科斩获亿元大单,205台环卫机械洗扫车开往天津。而在陈培亮眼里,中联重科如何根据不同区域城市特点发展从洗扫车到干扫车,再到新式无尘干扫车的过程就是一个中联重科产品迭代发展的例子。
  
  “洗扫车在灰尘较小的地方好用,但是到了某些灰尘较大的地方,一洒水就会变成和稀泥,因此中联中科联科推出了干扫车,而在天气干燥地区使用干扫车则会出现尘土飞扬的场景,因此我们又推出了专利产品无尘干扫车。
  
  面对民众最为关心的雾霾治理,张建国介绍:“中联重科早就有雾炮,但传统的雾炮是用来降尘不是用来治霾,喷射距离只有30多米,在治霾方面根本不够。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产品,由于匆忙上马噪音和耗水方面的缺陷并没有解决。中联重科根据情况进行产品升级,新产品在噪音和耗水方面有卓越进步。
  
  除了对产业结构的迭代,如何进行商业模式迭代也是中联重科面对的另一方面问题。
  
  “以往靠庞大的队伍走访监测设备,而信息化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跟客户之间的对接使中联重科迎来新的营销模式和研发模式。不仅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我们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张建国说。
  
   文明 工匠精神
  
  “迭代”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而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存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思想传承,工匠精神成为了中联重科内部特别强调的发展思路。
  
  “在中联重科7年国际化进程中,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观念的更新、视野的拓展以及技术、管理上的洋为中用,”张建国说,“做出的产品是工具还是工艺品,差距在于做的人是工人还是工匠。工匠意味着要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不是简单的应付工作。世界上不少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将CHO排到CFO前面,这说明他们对人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我们常说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其实是在说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工业文明。
  
  而陈培亮认为,目前国内的很多产品已经实现了从部件稳定性到重视细节的过渡,“以往国内总是把自己的产品看的很低下,其实现在并不是这样,国外客户到中联重科来参观后都表示震撼,他们想不到中国企业在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加工能力方面已经达到这个水平。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正好与中联重科公司的升级转型相吻合,我们想借助此次世博会,配合“一路一带”往外走,不仅要洋为中用,也要中为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