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2020年,湖南要建成养老床位53万张以上

13.05.2016  22:47

  养老丨2020年,湖南要建成养老床位53万张以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2016-05-13 16:30:52

  新湖南客户端5月13日讯(记者 周红泉 杨昱 陈勇 通讯员 朱宽海 包宋德)今天,我省养老服务业推进会在湘潭召开,副省长蔡振红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据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30多亿元

  我省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省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县监测范围、省政府重点民生项目,作为全省10项重点服务产业和6个重点消费热点之一,专项编制发展规划,优先发展。

  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州35个县市区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11个市州103个县市区建立高龄补贴制度,13个市州110个县市区建立百岁老人长寿补贴制度,全省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到70%,已呈现出党政重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氛围。

  据介绍,我省先后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扶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信贷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建立制度文件30多个,尤其是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加快了养老服务业发展法治支撑。目前,长沙、湘潭、湘西等地完善了政府购买制度,岳阳、怀化等地将养老机构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株洲、张家界等地优先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常德、郴州等地实施养老机构水电气等基本费用减免政策,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落了地。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省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年标准达到5856元和3000元,城市“三无人员”年救助5185元,老年意外险、养老机构服务险、养老机构责任险全面铺开,托底保障了困难群体,刺激了有效消费。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30多亿元,引导社会资本300多亿元参与,全省已建成市县福利院121所,农村敬老院2065所,村级五保之家1973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8个,城乡养老示范点1648个,农村幸福院6911个,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7.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3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供与需双轮驱动,以改革促发展

  按照我省民政“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养老床位53万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3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2018年要达到100%。在此基本要求下,我省将新建、改扩建基层养老服务设施1.5万个、乡镇敬老院700所、市县公办福利机构120个、养老信息服务平台150个。

  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理念已向精准化养老转型,在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上着力,借助长沙、湘潭2个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常德、郴州2个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在全省的深化。

  在供给侧方面,要降低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登记审批程序,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购买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建设、运营、培训补贴。还要鼓励公办、机构与社区合作,在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的前提下,推进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发展,盘活闲置养老资源。

  在老年人需求上,将完善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实现城乡统筹、应保尽保。建立高龄失能护理补贴制度,根据失能程度给予适当补贴,实现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全覆盖。此外,全面落实百岁老人长寿补贴政策,普遍建立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并完善老年人意外险和养老机构责任险制度,切实保护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

  让老人们能在家门口养老

  按照我省“9733”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7%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3%的机构养老,3%的享有基本服务补贴。为此,我省在医养融合、社区居家养老上加大政策倾斜,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据介绍,我省医养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即将出台,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战略合作,医院开通老人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鼓励养老机构成为医院的“病房”。支持设在社区的厂矿医院、职工医院、民办医院提供专业的养老床位,也支持居家监护型发展,搭建居家老人与医疗卫生机构沟通平台,实现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为实现老人们能够在家门口养老,我省将重点发展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完全托养和医养结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培育专业化组织和“互联网+”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就需要农村集体经济把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养老服务,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还要建立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做好这些民生实事

  2016年,省政府继续将“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列入2016年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纳入了各地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开展常态化的养老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实现全面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稳定壮大养老人才队伍。

  在2016年6月底以前,全省出台养老服务业政策文件的配套设施,要坚持政策创制和政策落实并重,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政策进行细化实化,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市、县要全面落实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规定,并随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

  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限期抓好整改,维护广大民政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