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化县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研

28.04.2016  19:48

  一、新化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新化地处湘中,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1个开发区,总人口138万,共有耕地73.86万亩,其中水田53.94万亩,旱土19.92万亩。

(二)农业机械化现状。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7.8万千瓦,其中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858台,耕种机27800台,水稻插秧机510台,排灌机械  23550  台,联合收获机械44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28010台,大型粮食烘干机20台,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良好势态。

2、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近几年来农机发展不断壮大,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全面发展。农机经销服务网点23家,农机维修服务网点1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8家,其中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全省“百千万”扶持工程,每家扶持15万元,共落实扶持资金120万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正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3、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作用更加突出。2015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48万亩;完成机插面积21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36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9万亩,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双抢期间,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在新化县圳上镇、西河镇、琅塘镇、槎溪镇、石冲口镇等5个乡镇共安装了18台日烘3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多年来困绕群众的粮食烘干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面。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启动慢。二是种植大户普遍反映大中型农机具补贴标准偏低。三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无法保证整个购机补贴工作正常开展。

2、机械化育插秧方面。一是机插成本还是太高,农民信心不足;二是育秧难度大,农民顾虑多;三是农机与农艺难融合,育秧瓶颈难解决;四是机插推广任务艰巨,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3、基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农机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基层农机推广与管理力量薄弱,农机人才断层现象较为突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不高。

4、农机安全隐患方面。我县农机保有量大,点多、面广、线长,经费不足,监管难度大,农机安全隐患急剧上升。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组织和部署。启动工作尽量做到早部署,早落实,跟春耕生产同节拍,同时建议根据农机发展状况按级分类给予县级一定的可灵活使用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工作经费,各县市按照乡镇、地形、土壤、气候、适种经济作物等因素,统筹使用资金,对适应本地发展的农业机械作出重点补贴和扶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可能更好地发挥补贴资金的效果,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所、无技术力量骨干,无推广新机具设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政府农机服务的公共能力。

3、规范引导,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倡导农机能人或农机龙头企业积极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盟,规范引导,合作共享,提高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4、筑牢基础,坚持“一岗双责”,促进农机安全发展。采取加大投入,增加安全检查时间,拓宽安全检查范围,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农机隐患排查治理,紧紧扭住每个监管对象、监管环节不放松,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严格执行农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排查出的农机事故隐患建档立卡,跟踪督办,严格落实整改方案、责任、措施、资金、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