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民营并重,实现社区养老

15.10.2015  14:41

漫画/毛洁如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0月15日讯“不知道星沙有没有托老中心,像幼儿园那样的。”近日,星沙市民文爹爹拨打本报热线86885555求助。随后记者咨询了长沙县民政部门,得知星沙城区共有15个社区设有居家养老中心,均可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10月13日《星沙时报》)

  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而子女若是上班远且忙,时不时还去个外地,那基本就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在家生活的老人难免成为“空巢”老人。而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日渐普遍。可以说,养老问题已日渐紧迫,如何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于是,各种养老机构应运而生。其中,社区托老中心获得了诸多青睐。一些老人不愿离家太远,又不愿在家中请保姆照顾,此时,相比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社区托老中心的优势便展现了出来。笔者认为,这种养老模式值得大力提倡和探索。

  不过,就当下而言,社区托老中心模式的推行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重视。比如,社区托老中心怎样办才不会导致资源闲置,造成有中心却门庭冷清的局面;另外,服务经费由谁来承担,管理和服务标准是什么,安全问题怎么保障……这些无疑都是社区托老中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边是老人对其有需求,一边是发展和建设托老中心面临诸多问题,该如何平衡?窃认为,要办好托老中心,政府不应该缺位。政府应做好两件事:一是办好高水平的“公办托老中心”,发挥其带头和示范作用,保障基本供应和需求。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相关软硬件标准,帮助和指导民营资本规范有序进入,使民营中心可与公办中心相媲美。当然,这需要政府拿出诚意,除了降低行政审批门槛外,还可投入真金白银来补贴,这既可减少百姓花费,又能助企业赚钱赢利,如此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养老不能单靠社区托老中心,还需要养老院、家庭养老、老年公寓等多种模式的支撑和补充。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有效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普遍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