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希望播种在田野上——推荐“全国十佳农民”邓东胜先进事迹材料

14.07.2015  02:54

在祁阳县三吾大地上,一提起邓东胜,人们就知道他是永州市唯一荣获国务院表彰全国种粮大户,他 3 次荣获全国、全省种粮大户荣誉称号,连续10年被市、县评为种粮大户。目前拥有从播种到烘干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64台(套);育秧工厂、烘干房、仓库等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固定资产960万元,水稻种植一体化专业队伍人员12人,其中聘请高级职称1人。今年种植面积2600亩,预计产量2300吨,产值700万元。

弃商经农遭重创,众人相助疾奋蹄

1991年,邓东胜从部队复员以后,在家待业2年。1993年南下广州,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他所在企业5年时间内由年销售2亿元攀升到12亿元,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做到了企业销售总监。2004年底他毅然放弃年薪30万元营销总监工作,携妻带儿带资100万元,回乡创业,开办服装专卖店和塑料制品公司,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亏损。正当他愁肠百结,苦思下一步如何走出困局之时,2006年县种子公司战友力劝他转行投入制种产业。于是他下定决心,转战农业事业,发扬在部队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主动向县农业局领导、专家咨询,毅然投资60万元到金洞林场的凤凰乡花筵、长吉等5个村,租赁稻田700亩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从父本插后,他日夜守在制种基地,眼看丰收在望,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年7月14日“碧利斯”台风,将80%的制种禾吹倒在田里,造成穗上芽达90%,投资60万元打了水漂。他第一次涉农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妻子提出要重返打工道路,家人也反对,战友、朋友都劝,算了,还是回到公司做你的老本行,搞企业营销。邓东胜这时思想也很矛盾,怎么来选择,这对于从山村走出来农村娃,对农村田水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一边征求父老乡亲的意见,一边找到农业部门领导、技术权威,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了解情况,调查市场,之后得到县农业局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答应按优级优价预付定购金。特别是他看到了中央出台的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种粮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继续从事农业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思量再三,他认为只要中央强农政策不变,从农种粮前景十分利好。2007年年初,他在家乡大忠桥镇罗果村,租种稻田180亩种植高档优质稻,当年每亩纯收达300元以上,掘到了他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桶金。事业蒸蒸日上,贵人闻讯相助。2008年时任县农行行长陈立成主动找到邓东胜,为他办理了金穗惠农卡,并发放20万元农户贷款。2009年种粮面积达到了850亩,急需购买水稻生产机械,农行又及时给予他贷款授信额120万元,支持他购买4台高速插秧机,4台收割机、2台烘干机,他坚定地走上发展粮食生产这条路子,邓东胜总认为,民以食为天,种田虽是“泥饭碗”,但随着国家对粮食的重视,种田也将成为“金饭碗”,中国人的饭碗,总是装自己的饭,有时,他笑称,种田是社会不下岗的职业,自己会把种田当成一份事业,终生做下去。

勤学苦钻成行家,科技给力促高产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邓东胜是1967年出生在农村,少年虽在农村渡过,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一线时间不多,没有生产经验,于是,以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向实践学习,请教当地种田高手,请教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更高理论,于是他聘请湖南农大教授,县农业局技术权威,每当生产实践遇到的问题直接请教他们;他白天在稻田劳作,晚上挑灯夜读,边学边实践,从稻田耕作层成土母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到全县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学起,到种植基地具体发生病虫逐一突破,学习了种植业知识,又学机械操作技术和维修,又到农经管理局,学如何签订稻田流转合同、经营管理等,多种涉农技术和知识,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现在他的办公室订阅土地肥料、植物保护,农药使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等16种科普读物,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邓东胜特别重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提高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2012年,省农业厅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大关键技术,他对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情有独钟,当年在农业局的帮扶下建造5座简易钢架育秧大棚,解决长期以来不能解决早稻烂种烂秧及机插秧质量的问题。仅集中育秧一项关键技术,使邓东胜当年所种水稻亩产提高5%左右。现在邓东胜已建设育秧大棚10 座、面积4000平方米,一次性育秧插大田面积1200亩。他不仅解决育秧难题,还为周边乡镇乃至全县种田大户代育秧苗可插大田面积4000 多 亩,受到了当地镇政府和农民朋友好评。邓东胜为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难题,他组建了病虫专业化防治队伍,购买大小植保机械20    台套,签约15名机防手,真正做到了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事化管理目标。邓东胜自已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年通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每亩每季可节约生产成本达40元左右,同时在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稻谷品质,国家级龙头企业银光粮油米业,以高于市场20%价格收购,他种植高档常规优质稻最高的年收购每吨达3600元,每亩增收220元。他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晒谷难的问题,购买4套烘干机,一批次可洪60 吨,不但解决了自己晒谷难,还为当地农户解决晒谷难的问题。邓东胜善学善用,科技为他插上了成功的翅膀。

稻田流转强管理,规模经营创大业

时下都说种田不赚钱,但要看是谁种?怎么种?邓东胜认为一家一户零星种植确实赚不了钱,但邓东胜从种田开始小种少赚,多种多赚,他的“赚钱经”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近年来,邓东胜水稻种植规模如滚雪球般,一年比一年大。要想扩大种植规模也并非易事,现在农村务农的基本都是“三八六九”部队,对于排灌方便,容易种的田有些农户不轻易转让给种粮大户,甚至有些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邓东胜面对稻田流转的种种困难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不让流转稻田的户主吃亏。2013年,祁阳县为支持土地流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县、乡镇、办、场都建立了土地流转办公室,他按照《祁阳县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互换等方式把闲置耕地流转过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种粮。同时,他想方设法把当地的小规模种植农户联合起来,注册成立了祁阳县鑫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做到了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一产品销售。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使邓东胜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180亩增加到2011年的1400亩,实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660亩。2015年租赁稻田2600亩,代插代收代管稻田面积3300亩。邓东胜规模化种粮受到省农委关注,今年省农委在祁阳召开了全省耕地流转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他的鑫穗专业合作社并受到好评。邓东胜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粮食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真正成为了祁阳县种粮主力军。截止目前,今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8.5万亩,全省耕地流转工作现场会在祁阳召开,这些都与像邓东胜这样新型职业农民贡献是分不开的,为祁阳县6次获得全国发展粮食生产生进县作出了突出贡献。邓东胜已经把种粮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人生乐趣,用他自已所说,这已成为他终生的事业。

传经送技助乡邻,回馈社会受点赞

邓东胜从一个退伍军人到公司白领,再到种粮大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人生中两次华丽转身。如今,他不但通过种粮富了,而且还成了全国劳模,可谓功成名就。但是他为人谦逊,做人低调,将自已的本事无偿传授给乡邻农户,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他近几年来接待来自湖北、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60批次种粮大户,他从育秧到烘干、机械运用等全套种植水稻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对方,他扶持指导省市县20多户种粮大户,为全县22个镇乡场免费集中育秧插大田面积3万亩,有效地遏制稻田抛荒。特别是他所在的生产基地周边有些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的,尤其看到年老体衰种田农户,他主动为他们免费育秧、犁田、机插、收割和烘干,据统计已为320户农户无偿提供机械作业折价60万元。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修公路、建学校捐资达70多万元。邓东胜在全县种粮大户中少有的热心肠,有些种粮大户在病虫防治、农业机械维修等具体实用性技术不懂时,只要对方一个电话,他都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援,特别在晚稻稻谷烘干一事,他宁愿自己收获稻谷迟烘一天,也要把对方送来稻谷先烘干。所有这些农户可以做证,大户可以作证,当地镇乡干部可以作证。他无私奉献精神,致富不忘乡亲,在祁阳县“三吾”大地一直被传颂。邓东胜在种粮的道路上全释一个中国农民的追求,更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坚信中国人一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装的自己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