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新闻发言人妙语

02.03.2016  22:18

  3月2日下午三点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短短一小时,17位记者提问,问题涉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经济、民生、环境、军事等方面。记者出身的王国庆,作为本次全国政协大会的新任新闻发言人,给今年两会首场发布会带来哪些“料”?现场讲了什么故事?有哪些妙答?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为您集纳了精彩片段。

  中国不存在“硬着陆”的问题

  王国庆:中国经济总体情况是好的,所以不存在“硬着陆”的问题,他们担心多了,如果别有用心想“唱衰”中国,可能结果不会让他满意。中国的经济是好的,现在有困难,但是我们会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离职未成“潮”

  王国庆:我注意到有些媒体报道个别现象的时候喜欢用“离职潮”这三个字,我不太赞同。我觉得没有成“潮”,只是一种辞职现象,我想这反映了新时期人才流动的一个新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人才流动喝彩,这是好事。社会人才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实一方面要鼓励流动,另一方面要想办法留住,这两边都要把握好,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观。

   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把中国故事讲好

  王国庆: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要把中国的发展变化理直气壮地讲好。因为历史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其次是要转变话语体系,要用国际化的表述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的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听了还得信。

  我很赞同这么一个说法,中国人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本书当中的生动一页。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讲中国故事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能力水平,自觉地把中国故事讲好。

  治霾是一场人民战争

  王国庆:空气污染问题的本质是个发展问题,所以说铁腕治污,既要有火烧眉毛的紧迫感,更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因为污染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也不可能一下子见成效。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相信经过全社会共同的不懈努力,“白天蓝天白云,夜晚繁星闪烁”的常态化不会遥远。

  被百年前一个华人劳工的故事所感动

  王国庆:我想起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在当今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里面是赫赫有名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东亚系的前身其实是由一名华人劳工建议并且捐款建立的,这是美国大学里面的第一个中文系,当然他的捐款肯定不够了。据记载这是110多年前的事儿,这名华工的英文名字是“Dean Lung”(丁龙)。为什么他要提议呢?他说为了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就是为了这一点他把差不多一生的积蓄——12000美元都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在该校设立汉学教育,这个故事令我很感动。时至今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对民族贫困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

  王国庆:全国政协对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委员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民族贫困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说过“包虫病”?这是一种在我国部分高寒、干旱、少雨农牧区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为患病感染率、致死率都比较高,所以被称作“虫癌”。这种病也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人患了这种病而致贫、返贫。去年全国政协就包虫病防治组织委员到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四个省区进行调研。委员们深入到牧区,和牧民同吃同饮,到家里、到医院看望病人,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感动。因为这种深入的调研,所以他们能摸到实实在在的情况。调研回来以后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卫计委、科技部已将包虫病防治列入国家重大计划,并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贺霞 根据人民网直播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