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宁乡县大屯营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纪实

16.05.2016  14:16
大屯营镇,位于宁乡东南一隅,与湘潭县、韶山市交界。靳江在这里发源,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有一所农村小学——大屯营镇中心小学,在这所学校里,有一群守望教育星空的追梦人,他们用爱心和智慧奏响了一首动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歌。 特殊的地域   特殊的学校 大屯营镇属于宁乡的偏远乡镇,由于三地交界的特殊地域环境,这里成为劳动力输出的大镇。近年,这里兴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农户大规模拆迁,不少人到城市购房,然后自己外出务工,把孩子放到外婆家、奶奶家的现象普遍。 每天一大早,一群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送孩子到学校读书,放学时,在校门口接孩子回家,这一现象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屯营中心小学是留守儿童的‘重灾区’,我们做过调查,学校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学校校长熊友泉说。 校长熊友泉是个犟驴子,当年校长交流,硬是放弃了中学副校长的优越条件,顶着压力,来到这所小学。大屯营镇中心学校校长何石雄说:“虽然我们的中小名为中小,当时实际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还不如有的地方的村小,熊友泉是个有思想的校长,我们相信他能办好这所学校。” 留守儿童的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打了折扣的,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时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孩子自己的父母都不教,都管不了,我们有什么办法”,有时甚至有懈怠的想法。2014年,熊友泉来到这里,用心感受着这里的一切,觉得改革势在必行。经过深思熟虑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带领行政组建章立制,并依规严格执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学、作业辅导、班级管理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和指导;大力开展教学研究,狠抓日巡堂、周教研、月检查,浓厚教研风气;彻底打破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传统,斟酌制定了中心小学绩效考核办法,并在教师会上一致通过并实施……风清气正的教育风气在学校日趋浓厚,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凡镇中心校组织的抽考、统考,学校各科成绩都是其余各校追赶的对象,但凡县、镇教学比武,学校总有选手脱颖而出,摘得大奖,大屯营中心小学俨然成为该镇小学教学的一面旗帜。 “实践证明,只要制度健全合理,过程民主透明,执行严格公正,改革不仅不会产生矛盾,反而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熊友泉对自己主持下的改革相当满意。 美丽的校园   孩子的乐园 “把学校建成漂亮的大花园,让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地成长,这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大屯营中心小学的行政班子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在熊友泉的带领下积极争取,学校环境一年一变样,处处有风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早几年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时的真实写照。学校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校长多次与镇政府沟通,到中心学校争取,努力争资30多万,完成了操场的硬化建设。“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竣工后,学校老师说。 教育的事不单是学校的事,还是政府的事。为了让老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大屯营政府先后耗资25万,完成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屋面翻新、吊顶、打磨石地面建设。“我们再也不用怕雨天漏雨了,也不用担心走路会踢到东西摔跤了……”学生迫不及待地述说了内心的兴奋。 近年来,学校大力改善教学环境,提质办学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围墙新建、宣传栏重置、办公室美化、打铃系统升级、篮球场新建、班班通安装、阅览室装修等一系列建设项目,整个校园环境大为改观。 与硬件建设同行的是学校活动的常态开展。香港 “阅读·梦飞翔”图书馆在学校建馆,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第一需求,学校成立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浸润在书香中。2016年学校和碧桂园幼儿园一起举办了“我在·你不孤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进行心灵导航。学校建立了“爱心小屋”,师生捐赠的衣物、鞋子、文具、电吹风等,可以在下雨、下雪天,家长来不及送衣物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给孩子用。学校还向鸿基金关爱留守儿童成长计划之“爱的背包”递交了申请,目前已审核批复。 漫步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学校弥漫着文化味儿,成为教书育人的良所,学生求知的乐园。用一个初中班主任的话讲:“熊校长在中小的两年,升入初中的同学更容易管理了,而且都彬彬有礼,班更容易带了。” 爱心的引领   温馨的家园 我是校长,但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就是来为师生服务的。”这是熊友泉的一个口头禅。每天清晨,他总是和大队干部一起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晨读时,他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孩子们快乐地走进教室;有时他停下匆忙的脚步与班主任老师亲切交谈;有时他喜欢站在教室门口听听孩子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 学校有多少孤儿和单亲子女,有多少留守儿童,哪个学生来得早,哪个学生贪玩来的迟,老师们都了如指掌。学校有一位特殊的留守孩子叫成文,一只手有缺陷,打出生就没有看见过母亲,父亲常年不在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对他非常溺爱,不注重教育方式,他每天上学都必须爷爷亲自交到班主任手中,而且孩子还会追出一段距离,班主任老师知道情况后,每天看到成文都会鼓励他,表扬他,奖励他,时常和他爷爷交流如何改变他的坏习惯,经过一个学期教育的努力,该同学的坏毛病慢慢少了,成绩也有了起色。有一位姓庞的同学由于父亲患癌症,母亲早年离家出走,该生幼小的心灵受不起这个打击,准备放弃学业,老师发现以后,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细致帮助,给他买新衣服,学习用品、辅导资料,联系村干部给他家里申请困难补助,联系苗圃老板给他捐了五千元治病,在班级举行“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班会。终于,在大家爱的包围下,庞同学渐渐理性的接受了现实并积极的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是大屯营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宝。每个学校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校长熊友泉在班主任细心教育的基础上还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不管是在班上还是在操场上看到那几个调皮孩子,他总是会主动去和这些孩子聊天,如三年级的周同学和刘同学,他一有时间就和他们聊天,鼓励他们进步。孩子们也欣然接受他的教育,大老远地看见他就会尊敬地敬个礼、问声好。 家访是大屯营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常态工作和常规工作。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家访是了解学生的最直接途径。学校养成教育子课题《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大屯营中心小学,老师一学期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次数不低于两次,有的学生家庭甚至更多。陶同学是一名返乡农民工就读子女,其父母离婚,妈妈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寄养在姨妈家里,孩子未感受到父母之爱,性格内向,成绩差,沉迷网络游戏。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每天都与他谈心,讲一些做人的道理,给他分析网络游戏的害处,义务帮他补习功课,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肯定鼓励,并帮助他分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告诉他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老师节假日还经常把他带到自己家里,照顾他的生活。一段时间后,该同学戒掉了网瘾,成绩稳步提升。 “我们这里有所好学校,学校里有群好老师,有个好校长,把孩子交到这里,我们就放心了。”这是一个家长对大屯营中心小学的赞许;“这里的教学质量上来了,我们做家长的开心。”这是对学校成绩的肯定…… 山花烂漫,在春日中迎风摇曳,尽情吐露着它的芬芳。一群可爱的教育人,在这里守望,守望着山花染红层林,守望着山花香溢四野,守望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