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做好六篇文章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冷水滩区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通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生产、土地流转、合作经济、园区示范、产业经营六篇文章,加力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以来,全区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2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9万余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6万亩;治理中小河流20.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平方公里。全区80%的村组实现田、渠、路基本配套,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渠相连、树成排、路成网”的现代农业局面。
二、实施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水稻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必然需求。今年,该区被省农委确定为“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试点示范县”,示范面积12300亩,经省农委组织专织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545公斤,深受示范区农民的欢迎,辐射带动全区机插秧面积达16万亩,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4.68%。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将彻底改变水稻传统生产模式,带领更多农民走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各乡镇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并指导重点农业村成立土地托管所,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合同管理”的原则,着力在农户与农户(组织)之间推行了代耕代种、入股、互换、转让等土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速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截止目前,全区签定流转合同12672份,流转土地面积1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1%。土地流转后,推动了农业经营组织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
在土地有序流转的大环境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合作互助、自我管理”思路,采取“村组织领办、种植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带办”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扶持机制和奖补政策,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目前全区已发展昱恒西瓜合作社、信亿发柑桔专业合作社、宇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家,西瓜、优质稻、南方柑桔、反季节蔬菜等标准化生产面积突破25万亩,发展会员21782人,组织生产、销售农产品3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通过全面推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措施”的“五统一”生产模式,累计完成优质稻、柑桔等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41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五、集聚优势农业资源,打造精品示范园区
通过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业经济资源,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构建园区示范体系,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经营格局,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六大产业布局:一是以伊塘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逢勃发展。近年来,园区核心区共完成投资12亿元,引进项目18个,实现产值26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农民人平增收1000元,正逐步成为永州现代农业的先行区、示范区、科技区;二是以农家乐为载体,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以上岭桥镇、岚角山镇、蔡市镇、马坪开发区为中轴的垂钩、观光、休闲、餐饮、花卉苗木供应等多元化为主题的城效农业基地;三是以岭口水库和双牌水库灌区为主的5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区;四是以322国道、冷普公路、零陵大道为主的3条“十里西瓜生产长廊”;五是以湘江沿岸岚角山镇、黄阳司镇为重点的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六是以竹山桥、伊塘、岚角山三镇为核心的10万亩优质柑桔产业带。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托农业“园区经济”基础,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8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8.5%;省级龙头企业9家,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19.5 %;市级龙头企业31家,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2.3%;农村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4.29%。带动形成了粮食、生猪、水产、蔬菜、果品和油茶6大农业产业链条,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协会)+农户”等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85%的农户和耕地纳入产业化经营的体系,订单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带动农户206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