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长沙经开区在行动

16.03.2016  19:48

  


近日,长沙经开区山河智能产业园车间内,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忙碌之景,工人们正赶制一批新品订单。 蒋炼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3月16日讯(记者 黄训)

  今天,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在过去的十多天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更是深刻阐明了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从北京回到脚下的土地。实际上,作为湖南工业的桥头堡,长沙经开区在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方面,早已“行车上路”,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和产业结构调整,让企业迎来二次创业的风口。

   企业

  新工艺新产品 淘汰落后产能降库存

  近日,记者来到长沙经开区山河智能产业园。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忙碌之景。据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订单,产品为企业最新研制上市的38吨节能型挖机。该新型挖机相比同吨位产品节油20%-30%,通过市场检验,供不应求。春节刚过,就收到了陕西某矿山抛来的批量订单。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低迷萎缩,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山河智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品研发、去库存、降成本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老型号的基本不再生产,库存已经很少了。”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道坦说,今年该公司基本停止生产其他厂家均有的大众化产品,将主打产品定位为受市场欢迎的精锐型挖掘机,以及能够节约能耗20%到30%的节能型挖机,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定制。

  不仅如此,该公司以研发为龙头,在节能制造上也进行了改革,从生产的一度电、一滴水等方面下手,计划将成本降低5%。去年底,该公司成功试制出国内首台90吨节能型挖机。从泰国前来考察的客人,见到该机型正好符合其国内项目需求时,现场当即抛出了订购意向的“橄榄枝”。

  生产结构调整了,销售的细微变化也见证着改革的取得的效果。魏道坦说“以前,我们销售疲于找客户拉关系,应付推销商品,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给客户介绍新产品,客户主动让我们赶快发货,主动要求增加产能,所以我们中挖生产线和去年相比是更忙了。”

   经开区

  减负担降成本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月初,长沙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在审批、收费和服务等方面新近推出一系列企业减负“组合拳”。 园区新项目报建程序在审批和收费方面都大大简化。

  “企业完成一个项目的报建,需要在该表上盖章的有8个部门。如今,这一数字变为4个。”区建设局综合处(执法处)处长谢媛向记者展示《经开区建设项目报建环节联合审批收费表》时表示,报建审批程序相比原来,简化了一半。

  从去年开始,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就认为,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方面,要把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作为改革赋予开发区重大任务来抓。

  今年1月,园区管委会重点研究部署了帮扶企业和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在审批、代办、收费、平台、招商、融资、服务等7个方面推出为企业减负增效的“组合拳”。并要求,有关部门、单位要强化使命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马上就办、试了再说”,倾力帮扶企业,落实好减负措施。

  长沙经开区供给侧改革的成效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此前是工程机械一枝独秀,‘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风险较大。”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王维倩表示,2011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近八成来自工程机械。截至去年底,长沙经开区业已形成的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比重已调整为50%:20%:12%。

  经过十二五的努力,长沙经开区通过招大引强,还已成功培育了集成电路、大健康产业、住宅产业化、节能环保、建筑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园区供给侧改革已初见成效。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