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梦,粟田梅的一生追求

11.06.2015  13:10

通道侗乡有条五通河。五通河蜿蜒如歌,是一条滋心润肺的河。五通河流经牙屯堡、枫香、树团、元现、田家、同古、土溪、茶溪,到地阳坪汇入播阳河。五通河沿岸十几个侗寨,如颗颗珍珠镶嵌在美丽的大山深处。五通河犹如母亲的乳汁养育了两岸无数的侗家儿女,它就像一把高亢的芦笙,在河水奔涌向前的撞击中,演奏出一曲曲雄浑激越的华丽乐章!坐落在五通河上游的枫香侗寨,一个普通侗家女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她凭着一手娴熟的织锦技艺誉满神州,她的侗锦织品登顶吉尼斯,名扬海内外。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粟田梅。这个曾经在县织布厂当过车间主任的下岗女工,今朝豪情唱“大风”。执着孕育机遇,努力成就梦想。粟田梅以其侗家人的优秀品质和朴实情感,追逐她的侗锦梦,阐释侗家女的锦绣人生。                     

有梦,织女初扬帆 

51年前的一个夏日,湘桂黔三省交接地区的三省坡下,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树团侗寨,一名女婴呱呱坠地。女婴的第一声啼哭给这个贫困的农家带来勃勃生机,那手舞足蹈的小手脚,让父母眉开眼笑。祖母说,这孩子是纺着线出生的,一生下来手脚就有了踏机纺纱的动作。这就是后来的粟田梅。侗锦是用丝线或者用染成五色的棉线编织而成,制作精细,品质优良,图案清晰鲜明,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系侗族妇女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至今有逾2000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织锦之一。据《北史·僚传》记载:至南朝或唐,“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粟田梅从小在织布机前长大,自幼受祖母和母亲的熏陶,聪明好学的她似乎为侗锦而生,12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侗锦编织技艺。侗锦编织工序极为复杂细腻,每一根经纱都要根据所设计的图案来计算确定其根数。一根根纱线细如针、多如麻,纺一块一尺见方的侗锦需要1000多根纱。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所设计的图案要求来提起几根经纱,穿入几根纬纱等,是很难学的一门手艺。但她就是喜欢,从未因为难学而放弃过。她不但跟母亲学,还向村里的其他老师傅请教。轧棉、纺纱、挑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勾纬、织锦,一个动作一个步骤的学习、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粟田梅15岁时,就能独立完成整经、穿综、埋色、补色和挑、勾纬纱等一系列编织工序和技术。侗锦是侗家姑娘的必备品,每一位侗家姑娘当她出嫁的时候必需有侗锦,同时还必需储蓄足够的侗锦布匹,以备当她生儿育女的时候以制作侗锦儿童被面、衣裤、童帽、背带等诸多必需服装。因此,每位侗家姑娘当长到十四五岁就跟着祖母和母亲学习织侗锦。到出嫁时,母亲还会给女儿送一套织布机作为嫁妆,让女儿到夫家给全家人编织侗锦;当了母亲后,又把织锦技艺传给下一代。侗锦编织技艺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粟田梅笑着对慕名前来的著名作家汤素兰女士说:“在我们侗家,女孩子不会织侗锦是很难嫁出去的。所以我们侗家的女孩人人都会织侗锦。”“八十八纱”是侗锦一套较为复杂的纺织技术,针线细密紧凑,织出来的锦面扎实而色彩错落有致,一般女孩需在成年后三五年才能掌握。附近十乡八寨的侗族青年都把能否纺得“八十八纱”作为考评姑娘是否聪明能干的重要指标,而粟田梅不到16岁便掌握了“八十八纱”的要诀,经其手织出的锦缎便显示出十分老道的织锦技巧。粟田梅也因此成为村里的织锦高手,深得青年小伙的青睐。在一年一度的大雾梁歌会上,邻村枫香侗寨善良幽默的青年龙在仁用优美深情的歌声俘获了她的芳心,23岁那年她嫁到枫香村,开始了她新的生活。因侗锦织造技艺超群,上世纪80年代初, 粟田梅被县织布厂招去当技术员,后又当上了车间主任。进城了,当上工人了,生活也有了保障,心里美滋滋的。然而10年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县织布厂倒闭关门。才走出山寨不久的粟田梅无奈之下,离开了熟悉的厂房,回到原来生活的小山寨,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生活。当一个人的经历经过巨大的嬗变之后,接下来便是深沉的思考。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山寨,纷纷外出打工。那时她也曾想和村里的伙伴们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但又实在丢不下才两三岁的儿子,更不想放弃自己所钟爱的织锦技艺,于是她决定留在家里编织侗锦。刚开始,她将编织的侗锦,做成褂子、围裙、小孩衣物,去摆地摊,赚点小钱贴补家用。粟田梅说,上世纪90年代初她回到村里时,整个村只有她一人会织侗锦了。她要坚持下去,无论再累再忙,她每天晚上都习惯性地坐在织布机前,磨纱、走线、串图。令粟田梅没想到的是,她的地摊生意越来越红火,她的侗锦织艺也因此愈发娴熟精湛。这样一干就是20年,名气也慢慢的大了起来。此时的粟田梅又突发奇想,将原有技艺改进,把鼓楼、风雨桥、寨门、芦笙及侗家人的生活织入侗锦,从而让侗族文化元素在她手上鲜活起来。引得贵州一些精明的商人上门找她收购。“当年不知道手织侗锦的价值,一副双人床被面通常七八百元就卖掉了,后来听说商人一转手就是几千元。”粟田梅说。             

追梦,打开一扇门

随着粟田梅的名气增大,荣誉接踵而至,凭着出色的纺织技艺,2006年,粟田梅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2008年,侗锦制作技艺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粟田梅也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时的粟田梅心越来越大,她已经不满足于摆地摊赚小钱了,为了念好侗锦生意经,她在丈夫的帮助支持下,到镇里的街道上租了一个门面,办起了美多利商店,专门经营侗锦织品。她说:“侗锦纺织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我十分担心这个技艺失传,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既可以帮助和我一样的姐妹找到一条维持生计的路子,又可以将它传承下去。”她动员村里的姐妹们农闲时多织一些侗锦,拿到她的店里,由她帮助推销。2008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粟田梅创办了集织造、技艺交流、侗锦销售于一体的“通道雄关侗锦坊”。组织村里姐妹开始批量织造侗锦,定期举办侗锦织造技艺培训班。作为班里唯一的老师,她已培训了3000多名织娘,帮助她们不断提高侗锦织艺,带领她们脱贫致富。在她的带领下,现在织侗锦的村民越来越多,她们中,销售侗锦年收入最高的达3万多元。2008年7月,上海东华大学服饰学院硕博考察团张顺爱教授一行赴通道考察侗锦织造技艺,并对粟田梅的侗锦纺织进行了专题调研,恰逢“2008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年会暨三省坡侗族原生态文化论坛”在通道举行,会上各位专家对侗锦技艺交流、传承、文化保护和市场化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粟田梅也借助这一平台展现了侗锦织造才华,同年10月,通道《锦尚》侗锦文化展在上海东华大学成功举办,粟田梅和她的侗锦第一次亮相国际大都市。2009年,粟田梅先后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第四届韩国首尔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等,深受国内国际客商、专家、学者的青睐。她积极与高等院校教授和学生研究侗锦现代织法;参加各地侗锦展,将侗锦产品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动农村妇女将侗锦产业做大做强。作为一位普通的侗家妇女,她心灵手巧,艺冠群芳。她的代表性作品有《双鱼双凤》、《太阳花李子花》、《枫树纹》、《龙鳞纹太阳花》、《凤鸟八角》等等,2010年,她把自己纺织的长3.3米、宽1.8米,有蜘蛛图案的侗锦带到了上海世博会上,受到了各地客商的关注,一位美国人当场花高价买下了那幅蜘蛛图,并希望与她签订合约。如今侗锦已经做成披肩、床上用品、壁挂等50多种产品,这些侗锦产品已经远销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4月1日,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长期致力于侗族文化研究的张俊逸教授,深入通道侗寨对侗族文化进行田野调查。半个月的时间里,张俊逸教授带着他的两个学生专门在粟田梅的侗锦作坊学习织侗锦。“张教授好认真哦,我看他坐在机子上,忙得满头大汗的!”粟田梅笑着说,后来他们还真的学会了基本的侗锦织法,每人织了一小块带回台湾。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刘少君博士25万字的毕业论文,就是侗锦织造技艺研究的专门课题,研究侗族文化很多年的张骏逸教授对粟田梅的织锦技艺评价非常高,并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别致精美,不拘一格”。圆梦,问鼎吉尼斯  “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通道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力主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计划,转兵西进”的正确主张得以采纳,从而实现了战略转移,史称“通道转兵”。为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暨2014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主办方希望粟田梅织一幅80多米的侗锦作品在纪念晚会上展出。2014年5月,粟田梅接到任务后,开始了马不停蹄地准备工作。“一共设计了八个图案,主图是蜘蛛的图形。蜘蛛是侗乡图腾崇拜之一,是吉祥物,寓意着幸福美好。图案下方则是手拉手的图案,象征着民族团结。”粟田梅介绍。这幅长卷侗锦采用的是素锦工艺,用最古老的织布机采用最传统的手法。粟田梅腰上、腿上绑着各色丝线和带子,脚踏手捋。除了吃饭睡觉,每天平均要织10个小时以上。一个人织了三个多月后,发现还是难以如期完成。因此,为保证进度,粟田梅又从村里请了四个织锦能手一起来完成。“织这么长的侗锦,最难的还是数纱吧,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锦面会不平整。年纪大了眼睛还是吃力。”粟田梅笑着说。2014年12月12日晚,在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暨2014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主题晚会上,历时7个多月纯手工编织而成的侗锦作品《中国梦侗锦情》完成了封针仪式。粟田梅以主创者的身份走上舞台,接受世界吉尼斯认证官员颁发的世界最大侗锦作品证书,一幅长82.7米、宽0.47米的侗锦作品成功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扬帆破浪,百舸争流。这位一生与侗锦结缘的追梦人,追梦的足迹,闪耀着奋斗的火花。如今,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粟田梅,正带领着村民为实现小康梦而努力着,她和她的村民也必将用巧手织出侗乡神韵,织出侗乡甜美的生活。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