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2015年淘汰关闭60余家排放不达标小企业

20.04.2016  13:03

    原标题:  2015年郴州淘汰关闭60余家排放不达标小企业

  郴州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历史欠账较多,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郴州市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唱好了转型发展“四步曲”。

  关停并转做“减法”,提升产业层次

  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要求,推动矿山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淘汰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小煤矿。实施落后产能项目淘汰退出,2015年淘汰关闭了60余家污染严重、排放不达标的小企业。保留下来的资源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办好中国湖南国际矿博会,将矿晶文化、科普、交易、旅游有效结合起来。

  企业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规模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6.0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76.3%。绿色发展富有成效,697家矿山完成复绿工作。加快发展绿色工业,资兴市、桂阳县、永兴县实施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督促火电厂和水泥厂开展工业窑炉脱硫脱硝建设,组织了农夫机电等10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市经济逐步实现从地下向地上、从国有向民营、从黑色向绿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大的突破,2015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郴州经济逐渐摆脱资源路径依赖。2015年,高加工度和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比重26%和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3.5%、71.7%、7.5%。全市新产品产值增速达92%。

  开放承接做“加法”,做大经济总量

  大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开放促承接,以承接促转型。争取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建成14个省级承接产业园区、1700多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善了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等开放平台,开通了铁海联运,郴州步入“无水港”城市行列。

  瞄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中国五矿、中化集团、中国建材、中化蓝天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推动产业承接由低端向高端、由配套向总装发展。与享有有色金属行业全球龙头地位的正威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郴州高新区建设郴州稀贵金属产业供应链体系、全球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和矿物宝石产业园等三大项目。

  2015年,全市实施工业内联引资项目380个,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180亿元,工业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湖南尚锐信息科技公司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广州卡芭斯珠宝有限公司珠宝加工项目、香港锦汇顺投资有限公司新型光电项目等投资超1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工业企业562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124家;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12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0.5%,居全省第三位。

  产城融合做“乘法”,激发经济活力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推进,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加快建设有色金属“五个一”战略体系,新材料、大数据、矿物宝石等一批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来势喜人。湖南资兴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充分利用东江湖天然冷水资源,致力于打造全国最节能环保IDC数据中心聚集区和新型经济商圈、大数据技术的产业项目孵化区、互联网应用集中地。

  大力完善园区设施、产业和服务配套,引导项目企业向园区集聚、园区发展向城市融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园区“1555”工作计划。全市建成创新创业园区11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亿元,完成标准厂房88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209万平方米,引进企业209家,意向签约企业149家,解决就业人数2.3万人。郴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跻身“国家队”,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园区零的突破。湘南国际物流园成为首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宜章经开区顺利获批省级“飞地经济”试点,扩区调区成功获得省里批复。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拓展空间。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环市城区半小时城镇圈,促进了城市经济加快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园区经济蓬勃发展,2015年,全市有14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是全省拥有省级产业园区最多的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

  改革创新做“除法”,提高企业效益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部分资源性收费改税,“两个清单”编制,大力简政放权,政务服务效能极大提升。落实国务院、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精神,进一步做好企业负担监测,及时收集、反馈、解决一批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建立企业负担评价报告制度,完善投诉举报体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势较好,大数据、物联网、众创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1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7379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2.3万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0%,比全市平均高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13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5.2%,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76.5%。

  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有色、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的提档升级。2015年,全市新增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9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15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