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何光岳辞世 他爱书如命个人藏书达16万册

31.01.2015  18:37

何光岳的藏书楼内收藏了各种族谱50000余册。记者 郭立亮 摄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月29日上午9时10分,我省著名史学家何光岳因病在长沙去世,享年80岁。何老一辈子嗜书如命,个人藏书数量达到16万册,是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首。由于何老是突然离世,因此其藏书去向引人关注。有学者盼望“它们能向社会大众开放”。

1月29日上午9时10分,我省著名史学家何光岳因病在长沙去世,享年80岁。其追悼会将于1月31日上午10点30分在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1月3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社科院图书馆附近一栋琉璃绿瓦、朱廊红柱的宫廷风建筑前,它号称湖南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主人就是何光岳。由于何光岳是突然离世,其藏书去向引人关注。

【爱书如命】

个人藏书数量达16万册

自建“何光岳藏书楼

何光岳嗜书如命,生前大量购买书籍,个人藏书数量达到16万册,其中私人收藏族谱50000余册、辞典8000多部,皆成为全国私藏之冠,被评为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首。

何光岳,1935年出生于岳阳,少年丧父,家庭贫苦,八九岁做童工为人牧牛。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务农。年少的何光岳与书本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他曾经跑到山上砍了一大担柴,第二天早晨放完牛后,挑着去赶集换回了一本《古文观止》。

采访中知情人说:“ 何老是个担书汉,当年他在清水塘特别有名,每周六凌晨6点左右他总是拿着两个蛇皮口袋去淘书。有时候到北京出差因为买的书太多拿不动,他总是让同行的朋友或同事帮忙,也不管别人到底拿不拿得动。”

后来,书越来越多,他的家、女儿家、办公室腾出七间房子装书。

2004年,湖南省批准其在省社科院内自建“何光岳藏书楼”。这栋五层仿古建筑,耗资280万元,全部来自他的稿费和讲课收入。

【史学奇才】

自学成为史地学者,著书填补学术空白

人们这样评价何光岳:“失学之后不气馁,困难面前不低头,农民何光岳自学成为历史地理学者。”任何学校、夜校、党团政校、培训班都与他无缘,然而他全靠自学历史地理学、古典文学、训诂文字学、民族民俗学、考古文物学、姓氏学、源流史学、古农学、气象学、图腾学、动植物学、地名学、方志学、中医药学、周易、风水、阴阳术数、珠算、农技、按摩、推拿等学科书籍。可谓爱书如命,成就一代史学奇才。

上世纪50年代,何光岳还在岳阳县农业局当农业技术员、区农技站长,1959年他发明的“双季晚稻倒种春”,亩产六百零一斤,解决了洞庭湖区“双季晚稻”连年失收的问题,这种方法还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挽救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知多少忍饥挨饿的人。

在学术研究上,何光岳称得上“著作等身”,著有《中华姓氏源流史》、《中华民族源流史》、《洞庭湖编年史》、《炎黄源流史》、《楚源流史》等多部书,在“中华民族源流史”、“ 中国姓氏源流史”、“ 炎黄历史文化”专业研究方面具有专长和突出成就,填补了中国学术上的一些空白。

■记者 吴岱霞

藏书去向

突然离世藏书引关注

学者:盼能向大众开放

何光岳女儿何小宏说:“我父亲走得很突然,当时只有我妈妈在他身边,他留下什么话我们还不清楚。”何小宏告诉记者:“对于这些藏书有怎样的打算,平时也没有听到父亲谈及,因此一切还要我妈妈来做决定。

湖湘文化研究会历史考据学学者、书画评论家黄守愚说:“何老生前把这么多有价值的书集到一起,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真不希望它们再次流散,如果有一天它们能向社会大众开放那就好了。

何光岳简介

何光岳,1935年11月生,中华民族史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中国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