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祭扫不宜伤感过度 踏青要防旧病复发且注意保暖

02.04.2016  09:49

   星辰在线4月2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配 谢文婷)  74岁的刘大爷,一年前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清明节到了,刘大爷倍加思念老伴,每天都感到心情抑郁、悲伤,结果诱发旧病心脏病加重。

  悲伤过度,最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指导专家 毛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

  74岁的刘大爷,一年前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清明节到了,刘大爷倍加思念老伴,每天都感到心情抑郁、悲伤,结果诱发旧病心脏病加重。

  又是一年清明时。扫墓祭祀,是人们寄托对亲人哀思的传统方式,但每年清明期间,都会有些人因悲伤过度导致身体不适。因祭扫时情绪波动过大,一些中老年人突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比平时增加近三成。

  “提醒大家,在凭吊亲人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防止悲伤过度。”毛以林介绍,尤其是清明节前后,很多人由于情绪低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和疏导,日积月累,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厌世情绪,做出过激行为。

  毛以林表示,人们若发现家人有类似刘大爷这样举止反常、郁郁寡欢等情形时,应多加小心,除直接或间接开导外,还要尽量避免其受到强烈刺激。如果一段时间内还不能走出悲伤的困境,家人就该考虑送其到正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治疗了。

  根据以往经验,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因情绪波动诱发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的急诊病人相应增多,且扫墓地点多远离城区,大大增加了抢救难度。

  [温馨提示]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在扫墓之前最好量一下血压,血压高的建议不要登高扫墓;如果要亲自去扫墓,扫墓前一天晚上不要用太热的水冲澡或饮酒;扫墓时要做好保暖措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有专人陪伴,并注意控制好情绪,不要过度悲伤,以免伤及身体,加重病情。

  此外,清明期间也是花粉、昆虫引发过敏的高峰期,外出扫墓时最好身着长衣长裤,必要时携带一些抗过敏、驱虫药物。

  清明踏青,糖尿病人要有防备

  指导专家 莫娟

  长沙市第一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治医师

  [核心提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随着春天万物复苏,气候回暖,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游玩。踏青不但可以欣赏美景、愉悦心情,还能锻炼身体,可谓好处多多。然而,春季正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踏青出游更需要格外注意。

  踏青前“准备”

  1.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尿常规检测和血压、心电图等检查,以便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及心脏功能等身体基本情况,确保血糖保持在达标范围,身体状况平稳时才外出游玩。如果血糖、尿蛋白或血压明显升高,心电图缺血表现明显,则暂时不宜外出旅游,需进行相应治疗。

  2.选择适当的旅游线路。糖尿病人出行前要做好规划,选择适当的旅游线路和交通工具,一般来说,旅途不宜过长,行程不要太紧,范围不要太大,避免因四处奔走而过度疲劳。最好是选择悠闲的地方,放松心情。

  3.注意衣物的选择。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差,外出旅游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此外,旅游时应穿宽松舒适的鞋袜,经常检查鞋内有无砂石之类的异物,避免足部受伤,以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4.注意物品的准备。应携带足够的常用药品,如降糖药、降压药等,另外,还要备齐注射器具和消毒用品(需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血糖仪和血压计。并注意随身携带病情介绍卡,万一发生意外,比如低血糖昏迷时,容易求得其他人的帮助。

  踏青中“预备”

  饮食方面。注意饮食安全,总量控制,七八分饱,尽量定时、定量、定餐次,灵活加餐。如因行程而延迟了用餐,可先吃些饼干、糖果等零食,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要注意多饮水,出汗多时尤其要注意水的补充。

  运动方面。强调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量,以防止受伤。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如有疲乏感,而食欲及睡眠正常,无其他不适,属轻度疲劳,可继续旅行;如食欲不好,不易入睡,甚至对旅行的兴趣降低,说明活动量过大,应减少活动量。

  用药方面。游玩期间仍需继续规律应用降糖药物。平时用胰岛素的也应在餐前注射,剂量可根据活动量和进食量大小做相应调整。外出活动量增加,平时服用的降糖药及胰岛素,就应适当减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监测方面。外出旅游应加强血糖监测,以随时掌握血糖的变动,及时采取降糖或升糖的措施。同时,应每天清洗足部,仔细检查足部健康,看看脚有没有磨出水泡,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演变成糖尿病足。

  踏青后“防备”

  游玩归来,如果感觉身体明显不适,建议去一趟医院,跟内分泌科医生进行沟通,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以防病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