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小农水畅通农田灌溉经脉

19.05.2015  19:17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境,怀化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也是驰名全国的“广木之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辖8镇17乡、345个村、15个居委会,人口36万,农业人口32万。有耕地面积32.5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72万亩。长期以来,这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灌溉,排涝设施建设标准低,已建的水库、山塘、灌区渠道和供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还有不少“天水田”。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已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014年,经过公开遴选,会同县被列入2014年中央财政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坪村镇、堡子镇和金龙乡3个乡镇34个行政村,总投资2144.1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到来,给会同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民为本 精心组织

  为确保申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取得成功,会同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文件,严格明确了财政、水利、发改、农业、国土、农综办等部门职责,各涉农部门更是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大统一、大联动、大推进、大落实”的高效快速工作格局。县水利部门为了该项目能顺利进入计划笼子,局长王毅带领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项目区调查了解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尽可能在做方案时考虑周全,符合实际,达到群众的愿望。技术人员则不怕苦不怕累,牺牲双休、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做好遴选方案和相关各项筹备工作。终于在2014年6月5日的湖南省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遴选会议上,会同县从27个候选县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湖南省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根据编制的《湖南省会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2016年)》,会同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金龙、堡子等9个乡镇101个村,计划通过三年建设,解决会同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改造问题,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注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体系。项目计划总投资13828.61万元(中央财政投资3600万元、省财政投资1800万元),整修山塘127口,新建、改造堰坝129座;改造泵站35处;新建、改造渠道393条435.53公里;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200处;改造排涝沟20.53公里;田间道路建设24.08公里,生产道路建设26.85公里;高效节水灌溉0.415万亩;土壤治理和土地开发1.89万亩。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0.49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68万亩,可增加粮食产量约1.47万吨,可新增粮食产值约3969万元,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00万元,将逐步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田园目标。

  会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2016年)得到批准后,该县水利部门又立马组织编制了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并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的批准,2015年1月完成该项目的招投标前期工作。

  强化建管 确保质量

  为切实推进好2014年度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会同县坚持建精品创一流的原则,从项目建设的申报实施,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建设基本程序执行,严格实行“五化”管理。

  前期规划合理化。为做细做实项目前期,会同县先后召开了项目区乡镇党委、村支两委以及群众代表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相关工作。县水利局分管负责人多次率专业技术人员和设计部门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征求意见,实地勘测,按照“旱能灌,涝能排”的原则,实事求是地编制了重点县建设年度标准文本和实施方案,为高标准完成重点县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设管理一体化。为切实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管理,会同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会同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一体化管理的建设模式,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布局。县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的统筹管理,重点搞好技术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及水利工作站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督促工程进度和化解施工中的矛盾纠纷;村级有水利建设经验的农民作为社会监督员,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化。把工程质量控制作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的重点环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五项制度。所有项目都实行合同管理,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同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狠抓落实。施工现场实行全员管理,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负总责,实行分区包片管理,责任到人,工程技术人员则坚持每天在施工现场来回巡检指导,及时解决施工技术难题。突出强化监理职能,严把工程质量,定期对材料、设备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材料使用跟踪记录,确保有据可查。

  监管控制制度化。全面推行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群众义务监督员制等各项制度,建立起政府、社会及受益群众三方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材料市场准入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统一质量标准,规范制作要求,从源头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行群众义务监督员监督机制,由项目所在村落实1-2名村民担任水利工程社会监管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群众期盼。强化政府控制机制。建立施工单位自控—建设与监理单位监控—质量监督机构监管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组织质量巡查抽查,全面实行第三方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双可控。

  督促检查经常化。县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的同志带领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项目现场督导检查,多次召开现场会、工作会,并与其他县及部门进行经验交流,推广典型,对推动工作开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成立了信息调度小组,及时通报工程进度及质量。

  截止目前,会同县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共投入资金2140万元,改造渠道59条64.36 km;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47处;整修山塘34处,水毁重建山塘1处;新建、改造河坝17处;新建泵站12处;改造排涝沟4条2.4km;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20亩;农村河道整治1条,综合治理长度8km。项目实施后,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4万t,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年节水量为103万m3。

  一条条灌排渠衬砌一新,哗啦啦的流水沿着弯如月、直如线、平如镜的渠道流入田间地头,往年经常淤积、灌排不畅的渠道已彻底通经活络了。小农水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田灌排不畅的问题,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完善了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减少了水的渗漏流失,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灌溉保障率和防洪抗旱能力,使农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

  营造氛围 搞好管护

  为营造重点县建设氛围,会同县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先后在省水利厅网站、怀化日报、怀化市水利局网站、会同电视台等主流宣传报道。二是设置公示标志牌宣传。在209国道旁的显著位置竖立大型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宣传牌,在每个受益村施工现场设立工程建设公示牌,在每个项目区、每条渠道、每座机埠、每处水利设施设立工程建设标志牌,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召开现场会议宣传。会同县多次组织参建各方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工程建设场面大、进度快、质量好的施工班组召开会议,推介经验。

  为确保建成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会同县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资产,按照“依法、统筹、分类、公开”的原则,由由县水利局与项目区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签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移交书,再由协会移交给各分会或村委会,落实项目建成后工程设施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明确项目区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主体,农民用水户分会或村民委员会为管护主体,乡镇水管站为运行监督单位。乡镇水管站和村民委员会或用水户分会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管理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如今,农田灌溉总算告别‘望天收’了。”望着会同县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一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一座座加固的山塘,碧波荡漾;一块块丰收的稻田,孕育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水利人感慨万千。去年以来,会同县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狠抓各项措施,创新投入管理机制,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小农水”像甘露一样,滋润着灌区的每一寸土地,浸润着广大农民的心田。会同人,依托着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实施方案,承载着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谱写着一曲壮美的兴水富民新篇章。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