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狠抓落实破解“扶贫三问”

02.09.2015  11:35
    任何政策,任何部署,只有落实了才能出效果,群众才能得实惠,扶贫也不例外。中央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河南省提出了“转、扶、搬、保、救”的五大脱贫举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曾将扶贫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拷问”——扶持对象咋定准?帮扶措施谁落实?帮扶资金哪里来?一言以蔽之,就是扶贫咋落实。
    落实扶贫,一些地方喜欢“涛声依旧”,送点东西发点钱,不用心,不下劲,扶来扶去还是贫;一些地方则偏好贪大求洋、大造声势,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大雨过后地皮湿”,效果小、不“解渴”。要扶贫,就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开开会、发发文、打打电话,当然做不到“精准”。不调查、不研究、不会诊把脉,也确定不了到底是该“”还是该“”。既然要又“”又“”,就必须主动“下高楼”、“出深院”、入基层、访真贫、探实情、出实招。
    拿兰考的例子来说。众所周知,落实扶贫的“瓶颈”就在于钱从哪里来。为筹集扶贫资金,兰考采取了“七个一点”的办法,即“上面投一点、县里拿一点、招商引一点、信用贷一点、社会捐一点、单位出一点、群众凑一点”,解决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资金保障难题,落实扶贫就不用像有的地方那样一味“等、要、靠”。
    落实是不是“假把式”,成效说了算。2011年至2014年,河南省累计实现5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共有4350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对18.35万深石山区贫困群众实施了搬迁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了82.21万农村贫困人口……
    落实是不是动真格,制度见真章。河南省出台的经济贫困县扶贫开发考核的试行办法要求,考核结果为C、D等次的贫困县,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不得评优。把扶贫开发的成效与主要领导年度考核挂钩,就会在体制机制上,倒逼党员干部“下深水”抓落实。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是挂在墙上的“作战图”,“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也不是束之高阁的行动部署。啃扶贫的“硬骨头”、蹚扶贫的“深水区”、打扶贫的“攻坚战”,就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迈向致富路,同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