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子以后第一次” 余秀华诗集开始预售

24.01.2015  07:00

(脑瘫诗人余秀华)

(余秀华第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即将问世。)

   早前报道 :“脑瘫”诗人余秀华爆红 湖南文艺出版社:亏本也要为她出诗集

   新书预售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作首家授权公开出版 天猫预售 | 当当预售   

  红网长沙1月2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曾小颖 通讯员 刘峰颖)1月23日,国内文艺出版重镇湖南文艺出版社宣布,由该社出版的农村脑瘫女诗人余秀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将于2月初上市,现已预售。首印至少一万册,责此书选题和编辑工作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称,目前在国内出版界诗集的印量一般就三五千册,甚至一千册,首印上万册。

  尽管在公众舆论中,红极一时的余秀华在诗人的身份之前还有“农村”、“脑瘫”等诸多网络狂欢式的标签。但这一出版并非炒作,负责此书选题和编辑工作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强调,诗集在出版市场并不景气,“像我们社,给当代诗人出诗集,此前只有海子。现在之所以这么愿意出余秀华的诗,就是我们坚信,她的诗歌确实写得好。对她的关注度,主要还是源自她诗歌本身。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又是一名脑瘫患者,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草根女诗人余秀华刷爆朋友圈
  
  家住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农民诗人余秀华,突然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近日,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爱你》、《在打谷场上赶鸡》等诗歌及随笔,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激起一波阅读和转发热潮。早一些时候,她的诗作在全国知名的《诗刊》上发表,还被邀请到北京一所大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还被《人民日报》等中央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写了16年诗,余秀华终于被大众所认识。不过这种关注来得突然而特别,媒体和读者更愿意在解读她之前给她贴上“中国版的迪金森夫人”“脑瘫诗人”、“底层”的标签。显而易见,她身体上的疾病—脑瘫,其诗歌的草根意味,引来了同情和赞许。
  
  一朝走红,余秀华却有异于常人的看法,“感觉上天了,好危险啊。”在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中,T她谈了些自己的现状和想法。对于大家反复提及的“脑瘫诗人”称号,她欣然接受,并不难过。关于脑瘫诗人这一头衔,余秀华描述:“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而在追忆此前北京之行的博客文章中,余秀华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余秀华:生活苦逼却幸福
  
  余秀华的命运是悲惨而幸运的。先天性脑瘫的余秀华在高二时辍学回老家,从此生活在农村,每天得忙着烧火做饭、扫地喂猪,以及春秋季节的看稻场剥棉花。
  
  “这样的命运谁甘心呢!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你想飞,但飞不起来!”余秀华曾写道,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与生俱来的疾病并没有对她的智商造成损害,因为喜欢象棋,她还成为湖北省象棋队队员。
  
  幸运的是,余秀华喜欢诗歌,她近二十年与诗歌为伴。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近年来也渐渐收获诗坛一些认可、赞赏之声。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2014年《诗刊》9月号重点推荐了余秀华的诗,编辑刘年头条推荐。11月10日,诗刊社的微信公众号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选发了余秀华的诗,阅读量已超6万次。
  
  其中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被朋友圈刷屏无数,之后,她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她在采访中称自己的诗歌,受到中国现当代诗人的影响更深刻,特别是受到海子等诗人的影响。在诗歌的节奏、色彩方面,她的一些诗歌让人强烈联想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都看似明亮、积极,但里面笼罩的阴郁让人不快,感到疼。
  
   读者、诗人和评论家:褒多于贬
  
  读者自发转发余秀华的诗歌和关于她的励志人物式的报道文章。表示自己被暖心的大有人在,有不少读者读完,直呼她的诗“超过想象”,“活得纯粹,作品才会纯粹”;还有网友看到,余诗有一种将加速度的世界往回拉一厘米的美好;还有读者说,读她的诗常常让人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
  
  诗人沈浩波点评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所以大众必会持续喜欢,热泪涟涟”。澎湃新闻的评论文章,对余秀华诗歌的“苦难共鸣”点赞,“余秀华做到了通过个人经验的书写让读者产生共鸣,但这种共鸣更多是考虑到她的个人经历而产生的同情、悲悯等情感。她的诗歌主题中最大的部分是和身体有关,而且还是特殊的身体。这种沉重的肉身,带来沉重的生活,又带来命运、爱、美等大词抒情。大词不可怕,过度抒情才可爱,肉身不是枷锁,只看到肉身才是阻碍更进一步的枷锁。
  
  余秀华本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并非故意兜售这些,这些都是她个人情感和生活的积累。她是看到哪写到哪。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评论说:“余秀华的诗,语言表达比较有力量,有质感,有痛感,文学性也不低。就算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她也是位不错的诗人。
  
  网友尖峰视界谈论余的诗歌:“我发现余秀华的大部分诗都很牛逼。当然,我对现代诗的认识非常浅薄,但是比那些蛮横的认为“艺术就是美”的家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一直认为诗歌是语言和语言逻辑的艺术,好的诗歌完全可以让人体会到语言最直接的冲击力,具有药品般的快感,而解读空间其实只是这种魔性艺术的一种副产品。”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湖北诗人李以亮在读了余秀华的诗后,发表观点说: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
  
   出版方:她没有爆红也要出 亏本也要出
  
  据记者跟踪了解,余秀华的第一本诗集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合同早就已经签署。目前,出版社正在加班加点编辑诗集,在网上征集了众多读者的意见后,书名暂定为《摇摇晃晃的人间》,图书预计2月初上市。
  
  负责此书选题和编辑工作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加快了原来的出版进度,是为了送给读者和作者一个最好的新年礼物”。其实,早在多家出版社争抢余秀华诗集版权之前,湖南文艺出版社早就关注这位女诗人,第一个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陈社长回忆起最初与余秀华交往并签约的经历。2014年《诗刊》9月号的下半月刊在“双子星座”专栏中,集中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11月10号,诗刊社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一组诗。
  
  “第二天晚上我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非常震撼。她质朴鲜活有力的诗歌语言一下子击中了我。职业习惯让我觉得,这样的诗人值得为她出一本诗集。经过多方打听,我加了余秀华的微信,和她很快敲定了出版的意向,第二天,我开始跟同事唐明及一些同事分享我的发现,大家都觉得很好。于是我们二人开始准备合同,和余秀华进一步沟通签约细节,1万册起印,10%的版税。我们觉得,即使是这一万册没销出去,亏了也值。一个好诗人不容易,一个残疾的好诗人更不容易,一个女性残疾的好诗人尤其不容易。”很快他们就寄出了合同,马上余秀华就签好了。
  
  对于早早下定决心为余秀华出版的举动,陈新文态度坚决,“余秀华的诗,不玩弄高深辞藻,像是从她心里流出来的。假如她的诗写得不够好,仅是身体疾病这样的标签,最多也只是引发一些好奇或者同情。”“余秀华现在火成这样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初衷很简单,就是遇见了真正有品质的、从心里面流出来的、我们出版社想出的诗歌。另外,我们就是想帮帮困顿中的余秀华,她实在不容易。
  
  说起余诗,陈新文很是激动,“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诗了。(去年)11月12日,我跟余秀华联系上,专门谈出她的诗集。那个时候还没哪家出版社找她。我当时就给她表态:不管销量如何,我一定会给她出这本诗集,而且首印至少一万册。要知道,现在一般来说,一本诗集的印量基本就是三千或五千册,甚至是一千册。”如今余秀华的走红,也更坚定了陈新文对此诗集的信心,“这个事件对于出诗集肯定是好消息。话说回来,就算没有这次爆红事件,我们还是会出这本诗集,哪怕亏本也要出。
  
  余秀华网络走红,在陈新文看来,虽然有点偶然有点戏剧化,“但总体也并不奇怪。在当下,大众对好诗,还是有一定的鉴赏力,而且大众普遍有对能看得懂的好诗的审美需求。就我个人来说,余秀华的诗,不玩弄高深辞藻,像是从她心里流出来的。假如她的诗写得不够好,仅是身体疾病这样的标签,最多也只是引发一些好奇或者同情,而不会引发太多关注。
  
  陈新文还透露,考虑现在诗集的市场销量,出版社出诗集一般都是很谨慎的,“像我们社,给当代诗人出诗集,此前只有海子。现在之所以这么愿意出余秀华的诗,就是我们坚信,她的诗歌确实写得好。对她的关注度,主要还是源自她诗歌本身。
  
   【延伸阅读】余秀华诗选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经过墓园
  
  如同星子在黄昏,一闪。在墓园里走动,被点燃的我
  
  秘密在身体里不断扩大,抓不住的火
  
  风,曳曳而来,轻一点捧住火,重一点就熄灭我
  
  他们与我隔土相望。站在时间前列的人
  
  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进土里
  
  所以我磕磕绊绊,在这座墓园外剃去肉,流去血
  
  然而每一次,我都会被击中
  
  想在不停的耳语里找到尖利的责备
  
  只有风,在空了的酒瓶口呼啸似的呼啸
  
  直到夜色来临,最近的墓碑也被掩埋
  
  我突然空空荡荡的身体
  
  仿佛不能被万有引力吸住
  
  《井台
  
  许多井散落在地里,你若有醉意
  
  就无从寻觅。
  
  哪一口枯了,风声四起
  
  哪一口丰盈,拍一拍就溢出蜜
  
  而井台,蛊惑里的善良和敌意
  
  让日子一砖一砖扣得紧密
  
  漏风,漏雨无非一种象征意义
  
  汲水的人消逝于水的自身
  
  大地饥渴
  
  红衣的女子用乳房一遍遍
  
  搽去井台上的几粒鸟粪
  
  整个胸堂,都弥漫云的回音
  
  《梦见雪
  
  梦见八千里雪。从我的省到你的省,从我的绣布
  
  到你客居的小旅馆
  
  这虚张声势的白。
  
  一个废弃的矿场掩埋得更深,深入遗忘的暗河
  
  一具荒草间的马骨被扬起
  
  天空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你三碗烈酒,把肉身里的白压住
  
  厌倦这人生粉扬的事态,你一笔插进陈年恩仇
  
  徒步向南
  
  此刻我有多个分身,一个在梦里看你飘动
  
  一个在梦里的梦里随你飘动
  
  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致雷平阳
  
  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他年,我流离失所,我就抵挡一辈子的清白沽酒一壶
  
  邀你对酌
  
  为只为,一只狗在你心头吠过秋风
  
  为只为,牧羊的时候,你的孤独,对峙,和解和贪图
  
  为只为,一条河弯弯曲曲,只有你清楚他的去向
  
  为只为,一个老诗人离去,你在异乡的佛像前长跪,泣不成声
  
  多少年来,人若问我在哪里
  
  我只能回答他:活着。我没有写过诗歌,你也一样
  
  一辈子,我们会遇见多少写诗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他们就是诗人
  
  而你是。
  
  冷冷地看着一条狗死去的你是
  
  从容地面对落日西下的你是
  
  当你长歌当哭,为一个无法回来的灵魂。你是
  
  是又如何?
  
  你依然心怀怜悯,独自西行
  
  我不过是向你致敬以后,各自营生
  
  但是我还是想再一次向你致敬,仅为一个让我在他文字里流泪
  
  心莲盛开的人
  
  仅为一个甘愿掏出心肺,以血供字的人
  
  《那些秘密突然端庄
  
  关于你的生日,爱人,如同苹果的一个秘密
  
  这个唯一的日子,你依旧打开秋风,波澜不惊
  
  我的叙述一次次被打断,词汇干涩,眼泪盲目而不确切
  
  把命运交给夜风,也就交给了你
  
  日子还悠长呢,说到绝望有多少矫情
  
  哦,你曾经给过我最薄最小的翅膀
  
  嗯,我就飞成一只蜜蜂吧,多累,或死在路上
  
  也是一肚子甜蜜
  
  我想象你点燃的烛火。但是恳请你省略我的想象
  
  我已经远远落在第一现场后面
  
  我看见的是横店村过于明媚的阳光,和落在伤口边的菊花
  
  这些,羞于为礼
  
  原谅我又一次无端停顿。你不会意外
  
  那么,一口气吹熄所有的蜡烛
  
  我的忧伤,绝望,愤怒加上一个词汇就成为美
  
  摇晃着。这一天突然地端庄
  
  《打谷场的麦子
  
  五月看准了地方,从天空垂直打下
  
  做了许久的梦坠下云端
  
  落在生存的金黄里
  
  父亲又翻了一遍麦子
  
  ——内心的潮湿必须对准阳光
  
  这样的麦子才配得上一冬不发霉
  
  翻完以后,他掐起一粒麦子
  
  用心一咬
  
  便流出了一地月光
  
  如果在这一打谷场的麦子里游一次泳
  
  一定会洗掉身上的细枝末节
  
  和抒情里所有的形容词
  
  怕只怕我并不坚硬的骨头
  
  承受不起这样的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