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整天围灶台转,现在舞台展风采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林畅
9月28日晚,长沙县福临镇双起桥村,福临之夜——喜迎十九大“筑梦新双起 共建秀美村”晚会如期而至。“福临之夜”晚会已成为该镇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 林畅 摄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五年耕耘、砥砺奋进,老百姓不仅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更是在满满当当的成就感中,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前景的更高期待。
即日起,本报开辟“十九大时光”专栏,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度十九大时光,采访报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生动场景,反映社会各界对党的十九大的热烈反响,展现全县干部群众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
9月28日晚,长沙县福临镇双起桥村,福临之夜——喜迎十九大“筑梦新双起 共建秀美村”晚会如期而至。
自2012年5月28日,第一场福临之夜晚会在双起桥村开演至今,该晚会已累计开展40余场。“福临之夜”晚会已成为该镇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
村村都有自建的文化队伍
记者伴着暮色来到双起桥村的时候,老远就听到热闹的音乐声。晚会19时30分正式开始,不到18时就有村民在此翘首以盼。
福临镇文化站站长杨琮是“福临之夜”主创人之一,从晚会筹备开始,到演员阵容、节目编排、设备调试等,都由他来协调。
“参演的都到齐了冇?”“还有冇恰饭的么?都先过来恰饭!”杨琮一边招呼着排练的演员,一边又关注着前来捧场的村民。在已经当了17年文化站站长的杨琮看来,晚会给村民原本单调而枯燥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甜蜜、精彩。
“镇上主要是做好服务工作,节目都是本地村民出。”杨琮说,以前只有一块坪,搭个临时台,电线拉个灯就唱起、跳起;现在村里修建了水泥舞台,灯光、音响一应俱全,节目丰富多彩起来。“全镇7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队伍,哪个都能撑起一场晚会。”
早些年开始组织晚会节目时,报名者少之又少。随着广场舞的普及,快板、相声、情景剧等与生活的融合,激发了大家创作的热情,村民个个上台展才艺,不计任何报酬地争先参与。“现在一说要搞晚会,报名都要趁早。”
文艺团队跳出镇走出县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而来,老人、孩子,大大小小聚在舞台前等待晚会的开始。
19时30分,晚会准时开始。今年74岁的李爹坐在台下看台上老熟人表演,他告诉记者,自己吃完中饭就过来等着看晚会了。
“以前她们整天不出灶门,站在灶台,哪晓得现在能跳上舞台。”说起台上的演员们,李爹满脸喜色。以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村民都是养猪大户,女人们一天到晚忙着农活,没有时间消遣。后来生活富裕起来,因为环境治理禁止养殖,不少人有时间了就去打牌娱乐,不仅伤财还伤身,家庭矛盾也多了。而现在,不少人从“麻坛高手”变成“舞林高手”,身体好了,家庭和谐了,笑容也更多了。
“她们跳出了名,还有人请去红白喜事场合表演,甚至跳到汨罗去了嘞!”说起这茬,李爹满是自豪。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自2014年退休后,他吆喝老伙计们组建起门球队、扇子舞队、腰鼓队等,不仅可以上台表演,平时也能锻炼身体。
“五年来,晚会越来越精彩。希望我们福临之夜越办越热闹,日子越过越好哟!”李爹笑道。
记者手记
从灶台到舞台,从麻坛到舞坛。这是“福临之夜”晚会带给村民的转变。
村民从最初的看戏,到如今走上舞台唱戏,他们既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活动的主角。
农村需要文化,农民渴望文化。正是看到了群众的需求,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县域实际,让“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场地,看有影厅,跳有广场”,真正实现了共享文明成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充满深情、质朴真诚的话语,深深打动和温暖了13亿多中国人的心。未来,群众对文化生活有更高的期待,相信十九大的召开,将指引全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蓬勃发展。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