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农业合作渐入佳境 金正大描绘“丝路新春”

01.06.2015  11:20

  以色列当地时间 4月26日-5月3日,金正大集团与“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ICAC3)共同组织的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行业专家一行50余人,第四次开赴以色列考察现代农业,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以色列现代农业“取经之旅”。

  对于参加本次培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本以为在这里看到的会是大片连绵的荒漠,但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到基布兹Mizra的公路上,感受到的却是绿意盎然--公路两旁或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植物,或是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果树,或是一团团吐艳盛开的鲜花,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让以色列人在沙漠上创造奇迹的秘诀就是滴灌技术的发明,它将宝贵的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为配合滴灌技术,以色列在地下建起一个“水网”。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署(ARO)负责人介绍道,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位于约旦河上游叙以边境的太巴列湖。为了充分利用,以色列从上世纪60年代投资数亿美元,修建了长达440多公里的引水管道工程,把湖水抽高到360米,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形把水送到中部和南部,形成覆盖国土60%的“国家引水渠”地下网络。它的建成使以色列核心区域的沙龙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粮果基地,使内盖夫沙漠地区出现了5.7万公顷的绿洲。

  水肥一体化: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方,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公斤/方,仅为发达国家的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5亿亩,还有超过10亿亩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2013年化肥用量约5912万吨,居世界首位,但化肥利用率平均约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必将催生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集成变革。”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表示,水溶肥的肥效快、溶解快、利用率高。我国常规肥料利用率在20%~30%,而水溶肥的利用率在70%~80%,使用水溶肥不仅节水,还可减少施肥总量。同时水溶肥养分含量高,营养全面,使作物品质明显提高。

  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水肥一体化之路,加快其推广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以色列的相关经验,中国还需要国家、研究部门及企业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国家给予支持,更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来领航和探索,加快推进步伐。

  当前,节水、节肥、节地成为中国农业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变,以及大型农场不断涌现,规模经营比重不断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不断上升,滴灌、喷灌节水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水肥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肩负使命:金正大扛起以色列技术中国化大旗

  面对当前中国农业缺水比缺地更严峻的现实,有什么是比“沙漠农业”更好的节水样本?眼光独到、洞察力敏锐的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早已经看好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正是顺应这样的期待,金正大再一次肩负起历史使命,扛起了把以色列先进技术中国化的大旗,并致力于把这些先进技术引入中国。

  经过深入磋商,2014年6月,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于11月共同成立了“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第一要务是新技术的研发,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使其成为收集国际最前沿信息和整合国际化人才的平台。未来,双方还将合资在中国共同建立相同的研究中心,立足中以双方资源优势,追踪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特别是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农业新技术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水肥一体化示范推广等。

  在谈到金正大先后四次率团走进沙漠绿洲智取“农业真经”的意义时,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表示,金正大作为中国新型肥料行业的引领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力推动者,更多的是感到作为中国新型肥料领军者的重大责任。

  “金正大将陆续在我国建设10个以色列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000块中以合作示范田,全面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供我国农民进行参观学习。”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并陆续在全国建设100个农化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展培训等其他服务活动,推动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尤其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落地生根。通过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为中国农业节水、化肥减施贡献力量。”

  作为我国新型肥料行业的引领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力推动者,金正大还将积极深化与以色列的交流合作,促进中以双方在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培训学习、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利用以色列及其他地区在农业生产领域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开发适合中国、以色列等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产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服务,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