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代表团:用湖南行动拥抱“中国制造2025”

05.03.2016  09:10

3月3日,湖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拟以全团名义提出建议,呼吁将湖南作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省,促进加快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湖南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乃至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连日来,代表委员就此展开了热议。

两化融合”是未来“中国制造”基础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 杨维刚

实现工业化进程必须与信息化进程同时进行,两大进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就是两化融合及深度融合的进程,也是未来发展“中国制造”的基础所在。

湖南要准确把握当前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以抢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快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要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发展,推广普及移动电子商务。要加快构建“大数据、大支撑、大安全”安全生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动态化、实时化,以及事故预判和风险防控自动化、智能化。

此外,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整合调动中央、地方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强两化深度融合领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协调解决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端制造业“铁三角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 张大方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对于面临产业升级和工业转型的长株潭城市群而言,这是一个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建设一流城市群的大好机会。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方面实现了较快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历史机遇下,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被放大。如果国家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联合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势必将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端制造业的“铁三角”。

纵向看,三大城市群的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各自特色,但仍存在着高端产能不足、核心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与追赶德国工业4.0的目标和愿景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面向“中国制造2025”,三大城市群的首要任务应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尽快建立若干个国家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整体竞争力。譬如以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长沙超算中心组建“国家智能制造信息协同创新网络中心”。同时,高度重视标准化体系建设,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促进三大城市群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互通有无、齐头并进。

湖南制造”要主动拥抱互联网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 谢超英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但还不是制造业强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湖南必须迎头赶上,围绕制造强省这个中心,紧紧盯住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两大目标,实施政府精准扶持、企业精细管理、员工精益制造三大举措,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则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湖南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上已实现了过程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未来,“湖南制造”要更加主动拥抱互联网,探索“制造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今年是制造强省建设的启动之年、关键之年,我省正在酝酿出台12个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和7大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制造强省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力争到2020年,形成20个标志性产业集群、20个标志性产业基地、50家标志性领军企业、50个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产品。

打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全国人大代表、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周建雄

拥抱“中国制造2025”,需要激情,更需要行动。“湖南制造”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就得在采购、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力,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提高质量。湖南要从制造大省走向制造强省,必须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之路,通过“内引外联”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不足的限制,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构建“产学研联盟”,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前途在于“”,企业的希望在于“”。作为“湖南制造”的一员,湘电集团几十年来始终把创新摆在首位,始终紧盯市场变化,不断转型升级,引领了中国电机制造前行的方向。湘电的创新发展,实际上是“湖南制造”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在中国制造的大版图中,“湖南制造”一定能更加熠熠生辉。

(湖南日报北京3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