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危仓老库维改完工 恢复和增加仓容258万吨

28.11.2014  12:00

  本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周聪颖 李应得

  我省自古便有“九州粮仓”之称。近几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高位,给仓储带来了不小压力。

  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的支持下,我省于去年11月启动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历时一年,这项工程已顺利完工。

  据省粮食局通报,我省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经过多方筹资共投入14.89亿元,维修一批老粮仓,扩建一批新粮仓,开展“智慧粮仓”试点,恢复和增加粮食仓容258万吨。

  焕然一新的“大粮仓”,缓解了仓储压力,方便了农民卖粮,对粮食产销也将影响深远。

   仓容扩增,充足储存商品粮

  出让多年之后,汨罗市粮食局今年又回购了桃林粮库。经过换顶、刷墙漆、做防水,桃林粮库的两栋粮仓维修一新,新增仓容8000吨。

  11月25日,记者来到桃林粮库,种粮大户贺小军正在卖粮。近5年,他每年出售稻谷120多吨。“以往用大车小车,把粮送到30公里外的中储粮公司粮库,至少花大半天。如今,粮库就在家门口,随时送粮真方便。

  今年来,汨罗投入1290万元,对桃林、古培、白水、大荆等危仓老库进行恢复性维修,仓容从3万吨扩至8.4万吨。市粮食局局长吴朝霞说:“多年愁仓容,今朝得缓解。

  近3年,我省粮食年收购量900万吨左右,仓容缺口达200万吨。

  “仓容紧张,根本原因一是粮食储备规模增加,二是社会商品粮增长,带来仓容的刚性需求。”省粮食局局长张亦贤称,改革开放后,一家一户种粮、储粮,吃的是自给粮。如今,土地流转、大户种田,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吃的是商品粮。

  据统计,近10年,我省粮食商品量从770万吨增至1280万吨;社会粮食库存量增加1000多万吨。

  此次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恢复和增加仓容258万吨,符合储粮要求的仓容达到1356.3万吨,满足了当前商品粮储存的需要。

   粮源集中,数量质量保安全

  浏阳市北盛镇,自古号称“北盛仓”。

  去年,北盛粮库被列入全省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范畴,2座危仓进行屋面翻修、隔温防潮,还安装了地磅等设备,老仓焕然一新。此外,粮库还新建了一座5000吨仓容的高标准粮仓。

  “北盛仓总算名副其实。”粮库负责人武鹤介绍,仓容从过去6000吨扩至1.8万吨,对农民手中的余粮应收尽收,已入库稻谷逾万吨。

  一家一户储粮,使用编织袋、麻袋、木柜等简易装具,老鼠咬、虫子吃、霉变多,每年损失率一般在8%左右。

  而粮库集中储粮,应用横向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四合一”技术,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一粒稻谷进仓,活体保存,质量安全可放心。

  往年仓容紧巴巴,只好高仓满储,早、中、晚稻归为一仓,长粒型、短粒型稻谷混为一体,结果自然是“难出靓米”。

  如今仓容有余地,按品种、粒型分类储存,优质稻、常规稻各自归仓,可望实现“好谷出好米”。

  仓容有保障,今年早籼稻最低价收购,各地应收尽收,逾190万吨最低价收购粮顺利归仓。张亦贤说:“粮源集中,手里有粮,调控有据,粮食数量、质量更安全。

   智慧储粮,产销对接更顺畅

  对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湖南粮食集团不仅恢复和新增仓容57万吨,还通过功能性提升,建成了我省首个“智慧粮仓”。

  在金霞粮库,集团总裁杨永圣轻点鼠标,几分钟就能对10多栋仓库的储粮情况巡视一遍。

  通过数字化管理,每栋仓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自动检测,环流熏蒸、通风等作业自动控制,仓容、体积实现自动统计。

  集团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开通湖南地区粮油B2B、B2C、C2C交易系统,打造粮食网上交易与现代粮食物流、商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使粮食产销对接更顺畅。

  随便点开13号仓库,储存的“黄花粘”优质稻,从源头到终端都有档案,主产地为祁阳,主销地为广东。

  “广东市场喜欢小粒、粘软的大米,‘黄花粘’就销得好;上海、北京粳米更吃香;高档籼米在中部各省高端超市受青睐。”杨永圣说,给粮仓装上智慧的“大脑”,很容易看出不同市场各有偏好,更有利于针对性开展市场营销。

  张亦贤表示,下一步,全省将加大扶持“智慧粮仓”建设,构建粮食安全追溯标识,为广大种田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引导粮食生产调结构,引领湘米走俏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