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0亿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长沙晚报报道 新产业刷新经济新高度,大项目开足发展引擎。
作为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一向高歌猛进的长沙经开区在最近又有“大动作”。本月22日,长沙经开区将举办重大产业项目与人才项目新闻发布暨集中签约、颁奖仪式,数个总投资均以数十亿计的重大项目将精彩亮相、集中落户园区。这几大项目,横跨大健康、新能源、工业4.0、创新创业基地、高端装备、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等领域,代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希望,和中国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方向。
让我们走近这些重大项目,聆听一家家企业不懈奋进的铿锵足音,触摸长沙经开区跨越发展的强劲脉搏。
你知道隧道是怎么挖出来的吗?
有这样一种如同“穿山甲”一般的大型装备,它可以一边加固隧道墙壁一边深挖,这就是在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目前,长沙经开区企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盾构机已经奋战在全国城乡建设一线。
记者昨日获悉:铁建重工将再投50亿元,在长沙经开区打造以地下工程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这一重大产业项目,拟用地近千亩,将分两期建设,预计4年建设完成,设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
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铁建重工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形成了盾构/TBM掘进机装备、特种工程机械装备和轨道设备三大产业板块,开发了一大批创新工法的施工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均居国内行业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成为年营业收入50多亿元、利润1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力企业TOP50和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30强企业。
为了尽快把公司近年新研发的特种施工装备产业化,创新业务模式,铁建重工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产业化落地的探讨和比选,最终确定在长沙经开区进行落地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这也标志着铁建重工在长沙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新一轮的裂变与扩张中,开始了奋力拼搏、争先进位的征程。
抢先布局:再选经开区,健全产业链
21世纪,被誉为“地下空间”时代。仅2014年,国内各大城市上马约40条地铁线路,盾构机市场销售在150台以上。
截至2015年,我国已建城市轨道的10多座城市新建轨道交通约65条线,总长度为1700多公里,5000多亿元投资聚集在这一领域。随着国内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地铁规划建设,待市场达到顶峰时,年销量能达到200台以上。
未来5至10年,我国地铁的发展将达到高峰期,将带动盾构机市场高速发展。面对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铁建重工正在全面布局。而在长沙经开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就是公司面向未来的一次全新产业布局,它主要用于盾构/TBM掘进机回购、改造和再制造;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维护服务;相关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加工中心;建立售后服务和配件配送中心;集团公司创客、创新中心等建设。
在当下各种“制造业危机论”频频出现之时,铁建重工是国内极少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制造企业。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持原始创新的发展原则,铁建重工从零开始,历经8年奋斗成为国内特种工程机械装备行业的领军者,并在掘进机装备、特种施工装备、轨道设备三大专业板块上令国外领先品牌感到敬畏,集团发展历程可谓“非凡”。
8年来,铁建重工用个性化制造和全周期服务对传统制造理念进行创新,成就了集团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如今,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基调,铁建重工正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与互联网的联姻,让传统的大型设备融入未来的智能大潮。与此同时,羽翼渐丰的铁建重工还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将中国高端地下装备投射到世界各地,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跨界颠覆:
TBM工法,为地下掘进装备带来刚性需求
本月18日,由铁建重工建造、全球首创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TBM,将在内蒙古补连塔煤矿斜井惊艳亮相——这也意味着,这只“穿山甲”贯通3000米煤炭斜井,只需要花半年时间。一次看似寻常的作业,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将填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建设领域的应用空白,开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在煤矿建设应用的崭新历史,同时也象征着国家在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从设计、制造到施工上进行协同创新的一次重大突破。
铁建重工有关专家介绍,全球首创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TBM总长约230米,总重超过1200吨,总装机功率4800千瓦,开挖直径7.63米,是成套的斜井施工装备,集斜井施工开挖、衬砌、出渣、运输、通风、排水等功能于一身,可穿越软岩、硬岩和复合地层等复杂地层。关键设备系统进行了防爆设计,具备大流量通风除尘、长距离反坡排水、长距离重载物料运输、有害气体检测与报警系统等功能,能确保煤矿斜井施工安全可靠。
全球首创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TBM,自2015年6月10日始发,最高日进尺25环(1.5米/环)37.5米,最高周进尺178.5米,最高月进尺630米。如果采用传统的煤矿斜井建井工法,月进尺不到100米,也就是说TBM的掘进效率是传统施工的5~6倍。
补连塔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是我国优质煤炭资源重点区域,该区域煤炭总资源储量超过200亿吨,将规划建设2~3个年产亿吨级煤炭的现代化矿区;煤矿行业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可实现连续输送,单个斜井巷道最大采煤能力可达2000万吨/年,较同规格立井巷道(非连续输送)的采煤能力高出近1倍。
目前,盾构/TBM隧道施工成套装备,已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地铁、铁路隧道、饮水隧洞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首选设备,但盾构/TBM在煤矿斜井等矿山建设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却长期处于空白,铁建重工在这一领域的全新突破,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未来,斜井开拓将是亿吨级矿区的主要建井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大型深煤层矿井工程的必然趋势。而在煤矿建井领域应用TBM工法,将为地下掘进装备带来刚性需求。
发展提速:盾构机深“钻”海外市场
2015年,是铁建重工快速发展的一年,公司在创新发展、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交出了闪亮的成绩单。
8月27日下午5时,铁建重工与挪威AMV公司在长沙签订《数字化凿岩台车合作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铁建重工投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携手有行业“小巨人”之称的全球著名工程设备企业AMV,通过对集团优势业务进行系统规划,实现工业装备“互联网+”,打造智能化凿岩台车。
通过与AMV公司合作,铁建重工将整合AMV凿岩台车的先进技术和中国铁建在隧道凿岩施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针对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隧道工程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端凿岩设备,满足经济、适用和先进可靠的使用要求,解决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实现数字化凿岩台车的国产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快速攻克钻爆法隧道施工装备领域,占领国内外市场。
9月,铁建重工和伊朗德黑兰GeneralMechanicCompany以及GM公司指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顺利完成DZ130盾构机验收。这是铁建重工第一台销往海外市场的盾构机产品,标志着铁建重工在占领国内盾构机市场半壁江山、赢得国内市场的同时,受到了国外市场的认可。
此次中标的盾构机是用于伊朗德黑兰排污隧道的挖掘工作,隧道全长12公里,最小转弯半径100米,完成该项目隧道施工对盾构机设备长距离掘进的可靠性、地质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铁建重工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尽量减小配件规格型号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设计。对各部件的机械结构、电气、液压系统均作了创新性设计。
11月14日,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和中铁十六局集团合作研发的中国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经开区下线,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大大加快了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大铁路网建设的步伐。当日上午10时许,位于长沙经开区东七路88号的铁建重工生产车间。随着红色盖头徐徐滑落,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露出真容:这真是一个大家伙,总长100米,重约1200吨,装机功率超过4500千瓦,从盾头到盾尾,宛如长龙,气度不凡。走进宽敞的生产车间,还有三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正在建造,除最新下线的“老大”之外,“老二”已初具规模,预计很快就能下线,“老三”、“老四”正在紧张装配中……
这一高端装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铁路大直径盾构机自主品牌的空白,标志着国产大直径掘进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又取得了一个新的突破,能够满足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环保的要求。
12月5日,铁建重工首台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在挪威顺利完成调试,将于明年1月抵达中国,这也意味着铁建重工打造智能化凿岩台车,高起点跨入全球凿岩设备产业也将正式启动。
12月8日,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铁路,长沙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工程全线疏散平台铺架完毕,近期将开通试运行。值得一提的是,长沙中低速磁悬浮铁路使用了铁建重工提供的7组道岔。在整个试跑过程中道岔动作准确,列车通过时道岔无振动现象。此次全线试跑的顺利完成,彰显了铁建重工的科研和生产能力。
管理创新:
新常态之下,实现新发展
市场需求不振,转型升级该如何进行;“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如何与制造业结合?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各大企业主。
而铁建重工已经找到答案。
作为公司掌舵人,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飞香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制造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用创新赢得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是消费需求个性化。装备制造企业的客户同样对个性化产品呼声很高。铁建重工主动适应企业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具体客户“量身定做”产品。在工程机械企业的业绩普遍下滑之时,公司仍然能以4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各大生产基地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用刘飞香的话说,铁建重工从未感觉过“寒冬”。
新常态下,企业不仅要追求设备技术的智能化,更要追求管理水平智能化。他说,管理上也有一个“新常态”,那就是施工企业普遍推进智能化管理。随着施工企业管理能力的进步,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
与此相适应的,是装备制造厂商积极响应趋势,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客户提供符合未来需求的产品。他强调,铁建重工要始终加强制造的智能化,也就是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建设,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比如在中铁、中铁建两大建设集团,一个工程局往往有几百个项目,有数以千计的施工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智能化时代,工程局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甚至手机,就可以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转、维护情况,将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为此,公司多次讨论智能制造实施纲要,并设立了十多个研究课题,关于服务的内容包括远程监控、远程控制、智能诊断等等,随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可能发生的故障,实现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客户服务。
在盾构机行业中,这一理念已照进现实。
铁建重工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盾构机云端远程监控系统。将分散在各地施工的盾构机统一纳入监控平台中,从而实现对盾构机最新位置、掘进姿态、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
目前,中国盾构机的市场保有量近600台,每台盾构机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0至15公里,每年有数十台盾构机进入报废或即将报废阶段。为此,铁建重工为客户提供产品翻新维修和再制造服务,让旧盾构机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