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管理区1000亩优质稻丰收在望,亩平增收3000元以上

16.08.2016  20:38

“去年,我牵头成立了红日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试种了绿色有机水稻200亩,从品种引进、育苗播种、防虫施肥、加工销售所有环节实行备案登记制度,田间管理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施肥全部采用农家有机肥,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不喷一滴农药、不撒一粒化肥,收割时每亩产量才300多公斤,产量虽低,但效益高。有机大米已卖到了10元每斤,供不应求。今年,在管理区领导的重视下和省农科院领导的指导下,我公司继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在凤凰乡白果市等地种植农香32、玉金香、晶两优华占等高档优质稻1000多亩,现禾苗长势很好,预计亩产350公斤以上,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金洞管理区凤凰乡仁光村村支部书记李仁涛喜笑颜开地说。

近年来,金洞管理区按照“补短板、破瓶颈、促发展”的思路,依托自身无污染的水、土、气资源和环境条件,走生态高效特色有机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开展“院区合作”。今年将凤凰乡1000亩优质水稻基地纳入金洞管理区“十三五”规划,并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与农业科研院校联系,寻求合作和技术支持。今年3月,金洞管理区主要领导出面,邀请了湖南省农科院党组书记柏连阳、省水稻研究所所长张玉烛博士等专家到凤凰乡白果市考察,对基地气候环境、土、水进行抽样化验评估,完全符合有机水稻种植环境要求,对发展凤凰乡有机稻提出了建议,并与金洞管理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作为凤凰乡1000亩有机水稻基地技术指导后盾单位,在优质水稻有机栽培上给予技术支持。金洞管理区在资金上适当给予支持和关心,帮助基地排忧解难,为金洞有机水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突出“四项”技术。该基地全部采用有机水稻种植技术要求进行栽培,重点采取了蜂鸭灯控虫、诱导素控病、生物菌控草、有机肥栽培“四项”关键技术。“蜂鸭灯控虫”就是在禾苗达到基本苗时,在有机水稻田放养鸭子、放养赤眼蜂吃虫,按每20亩田装一盏诱蛾灯,按20M*20M的规格插一个性诱剂;“诱导素控病”就是利用诱导素防治有机水稻的病;“生物菌控草”就是利用生物控草的肥,在插田后3天施放;“有机肥栽培”就是在水稻生长全过程只施用通过发酵腐熟的饼肥、鸡粪等有机肥,不施任何化肥和农药。三是强化指导服务。在优质稻品种选择、播种育秧、移栽密度等生产环节,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作为技术后盾单位,都派出专家及时进行指导。区农业局安排农艺师驻基地指导,基地安排专门的联络员,及时加强每个农时、每个生产环节与省水稻研究所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刘洋博士来基地现场进行解决。

在优质稻种植过程中,该公司严格按照“四项”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在整过有机水稻基地装置了摄像,全程进行监控和产品质量溯源。据调查,该公司今年种植的1000亩有机水稻,预计总产量35万公斤,产值450万元以上。同时,该公司承担了82户贫困户扶贫助困任务,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86人。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有机规模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