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举行2015年度学校“特色项目”交流分享会

08.12.2015  15:54

 

为了进一步提升芙蓉区学校“特色项目”品质和内涵,11月27日下午,芙蓉区2015年度学校“特色项目”交流分享会在区科普艺体中心圆满召开。参与本次会议的有全区特色项目学校指导老师、主管行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红,副书记、副局长江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刘瑜,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红,督导室主任王泽芳等都应邀到会,分头参与了各分会场的相关活动。活动特邀湖南大学黄鑫教授、芙蓉区文体新局周先禄副局长、中南大学肖云龙教授、省美术教研员朱小林教授、省音乐教研员薛辉教授等专家担任点评嘉宾。

会议以“特色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分别开设了体育、科技、音乐、艺术与传统文化4个会场。各会场分别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科学素养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艺术修养的培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各校分享和交流了学校特色项目的践行和思考,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精彩点评更是引领了特色项目建设发展的方向,让与会老师们茅塞顿开。本次特色项目年度交流分享会注重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各分会场交流讨论氛围浓厚、内涵丰富。

体育类特色项目会场:数据说话,引领全区体质健康教育立体化格局。

体育会场程序安排简练,主题鲜明。大篇幅的体育测试、比赛等统计数据精确展现了一年来各校特色项目的建设发展情况,让参会人员一目了然。会议围绕“体验运动乐趣,享受健康生活”、“注重参与数量,提升技能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落足身体素质”三个核心主题展开。来自育英小学、育英二小、朝阳小学的三个经典的主题发言和育英二小谭敦主持的创意微运动,集中体现了一个结合、两个面向、三个支撑、四个落实的项目建设要点。充分揭示出特色项目目建设只有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有了文化内涵,才有生命力,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才是特色项目健康发展的绝对保证。国家课程、特色课程、特色科研是项目发展的三个支撑,形成了项目长足发展的支点。制度、评价、数据、活动的最终落实,才能最终引领公民“终身体育”的观念,切实提高全民体质健康。

科技类特色项目会场:创新为魂,实现全面的、充分的、多元的、差异性的发展。

科技类特色项目会场以“创意”为关键词,结合各学校自身科技项目的发展优势和特色;逻辑严密地进行了推介发言。“课程建设”、“创意培养”、“多维载体”等关键词贯串了整个交流探讨议程。长郡芙蓉中学、马坡岭小学、东郡小学的专题分享,无一不体现了项目主持人杨军老师倡导的“用课程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创意无限,培养科学精神”的理念。大同二小、育才小学和燕山小学则围绕“校本科普活动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专题展开了积极研讨。贯穿在发言过程中的相互点评环节,有思考,有困惑,更充满思想碰撞的惊喜。

音乐类特色项目会场:个性互动,培养孩子的气质修养和艺术素养。

音乐会场别具一格,引人入胜。育才小学优美的弦乐合奏,开场热烈奔放的暖身舞蹈随即将全体与会人员带入了音乐的殿堂。9所学校的主题发言充满了音乐的韵律美。育才二小的“起舞翩跹,舞动星梦”,育英二小的“风华国韵,与雅同行”的专题发育诠释了音乐活动与学生美育之间的关系;马坡岭小学、大同二小、曙光路小学则从技能培养与艺术素养提升的角度切入研究;朝阳小学,育才小学的分享强调了特色教育培养学生气质修养;五一中路小学、东晖小学则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上试图有所突破。即兴才艺秀 “同一首歌”环节,一首歌居然可以用十几个风格迥异的版本演绎出来,彰显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有鲜明的个性,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嘉宾交“锋” 环节则尽显思想深邃、观念超前的专家引领作用。

艺术与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会场:多元联动,着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走入会场,首先呈现的是芙蓉区美术特色学校精心呈现“玩美艺述”学生作品展,孩子们一件件风格迥异、天马行空的作品,让会场的每个角落都绽放艺术的魅惑,为来宾打开了学生五彩的童贞世界,更是芙蓉艺术特色教育的生动剪影!同时活动设置的人文体验环节:有体育文化节体验活动、有创意留影、有结合学生作品精心设计了人文知识趣味答题,让来宾参与。来宾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感悟美术活动增加体验性,增加人文内涵原本如此简单。

艺术与传统文化会场囊括了美术、书法、传统文化等不同范畴的特色项目交流与分享。各校发言围绕“特色项目目标规划与实施策略”、“课程构建与文化整合”、“人文养成与路径创设”三个方面开展了专题分享,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研讨特点。西垅杨流安校长以“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创意的味道”为主题介绍了西垅小学“创意美劳”特色项目目标规划与实施策略;育才三小陈阳梅校长分享了学校书法特色项目建设的4139的发展维度和路径目标;八一路小学、杉木小学、浏正街小学分享了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与文化立校的经验;东晖小学、马王堆小学分别从“体验式特色活动的情境创设和人文熏陶”、“创设有温度的艺术特色活动”两方面介绍了学校依托特色活动实现特色项目与学校文化整合的实践经验。期间人文体验游戏——“我心中的他”团队拓展游戏更是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带给与会者基于如何构建团队共识方面的思考。最后,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朱小林进行了精到的点评,他用“十年磨一剑”概括了芙蓉区特色项目发展之路,肯定了区域艺术特色教育的发展成果,指出 “以人为本是开展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拓展、体现全体性、全程性是艺术项目今后发展的研究方向。”

特色创建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次会议是继上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区域学校特色分享交流会后,又一次以生为本的专题交流研讨会。研讨中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如,如何将特色创建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展开教育模式的探讨?如何将特色创建形成教学成果,进行区域性提升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