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改一字 从法“制”到法“治”

21.12.2014  11:42

  对话

  维护宪法权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都市周末:1982年宪法实施至今已32年,您如何评价宪法的地位和权威性?

  李步云:32年来,宪法的地位一直在提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而且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全会提出了“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这是重大进步。但宪法的权威性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我讲课时经常提到一个例子:美国一名首席大法官每晚睡觉时会把宪法放在枕头边,提醒自己不能允许任何侵犯宪法权威的行为发生。和这样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

  都市周末:依法治国必然涉及到对于权力的监督,对于四中全会关于监督的内容您怎么看?

  李步云:关于监督的内容很多,首先用权力制约权力,包括专门机关的监督,检察院、监察部、审计署要强化。其次是自上和自下的监督,包括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领导集体里成员对一把手的监督。再次是社会组织监督、公民个人监督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这些都能起巨大作用。此外还有很多手段,比如政务公开、司法公开等全面公开。

  都市周末:当前该采取哪些举措,提高宪法权威性?

  李步云:维护宪法权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普法,广泛宣传普及宪法知识,讲解宪法为什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设立宪法纪念日这样的活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宪法,宪法的权威性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对宪法宣誓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这虽然是个形式,但是形式反映信仰和追求。

  都市周末: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直到现在有人仍然不理解,您能谈一下两者的不同含义吗?

  李步云:有以下三点不同。首先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律制度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没有人治无所谓法治。其次,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一套法律及各种制度如司法、执法、护法等制度;而法治是指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的理论以及治国的若干原则,如法律要良好,要有极大权威等等。第三,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实行法治。

   记者手记

  依法治国需要更多有骨气有担当的法学家

  甄荣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制度陋习的革除与法治文明的确立,离不开宏观的制度构建,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尤其离不开法学家的贡献。李步云冒着被批判的风险,先后发表了《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论以法治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章,为中国法学界突破理论禁区迈出了第一步,也为推动依法治国作出了贡献。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代中国法学家对法治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无畏的担当精神。

  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发展趋势,但在某一个时候或某一些地区,仍然可能面临人治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如果没有一批敢于直言的法学家的呼吁和坚守,就可能又会走上弯路。面对各种改革思潮,面对多种改革路径,国家需要更多像李步云这样有骨气和担当的新一代法学家积极作为,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新一代法学家的历史重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