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36年泥巴,他还嫌不够

19.06.2017  13:25

  


当前正值早稻抽穗期,长沙县农林局高级农艺师童泽霞(右)来到路口镇麻林村指导种粮大户。 章帝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6月19日讯(记者 蒋志斌)6月16日,一大早,童泽霞便驱车从星沙出发前往长沙县路口镇麻林村,去指导种粮大户郑密午进行早稻生产。如今正值早稻抽穗期,他特意去提醒农户一些注意事项。

  作为长沙县农林局的高级农艺师,童泽霞拥有“育种专家”“农大硕士生导师”“农技推广研究员”等多个头衔。这个“玩”了36年泥巴的农艺师,平时的工作不是下乡指导农户开展水稻生产,就是扎进试验田培育优质稻新品种。“不求流芳百世,只求有生之年在田间留下脚印,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这是童泽霞倾尽毕生的执著追求,也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36年的坚定信念。

   每年下田的天数是农民的三倍

  童泽霞在农村出生,从小就是父母的得力助手,插秧、收割水稻、种菜样样都行。36年前,毕业于长沙农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他被分到长沙县农技推广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以及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对泥土有着深厚感情,加之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术的愿望强烈,童泽霞在指导农户时不遗余力。“每当遇到困难或疑惑,童老师都有求必应。每到水稻生产的关键节点,他都会来到基地进行指导。”在麻林村,有一家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的长沙山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郑密午说,在土壤结构分析、品种选择、育秧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童老师都知无不言。在他的指导下,郑密午种出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一方面倾尽全力指导农户做好水稻生产,另一方面,童泽霞还在做着一件既艰辛又枯燥的工作——优质稻新品种选育。为选育出既高产又优质的水稻品种,童泽霞经常往返于海南三亚和长沙县金井、开慧镇等试验基地。“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年下田的天数在100天左右,是普通农民下田天数的3倍。而且还常顶着烈日在田里做记录,一待就是几小时。我们下班后,他还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材料甚至选种子。”跟童泽霞共事27年的县农林局农技机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何从告诉记者,每到水稻生产的关键节点,童泽霞都会下乡住在农户家,一年下来,至少有一个月是跟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16年辛苦终选育出新品种

  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是一项实力与机遇并存的科研项目。“成功率是十万分之一,100个育种人里只有四五个能出成绩。”童泽霞直言,很多育种人在地里辛苦一辈子也没能研育出一个品种,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

  凭借“吃得苦、耐得烦”的性格以及深厚的知识储备,外加一点运气,童泽霞花了16年时间终于成功选育出优质稻新品种——星2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下乡督查优质稻生产时,在一丘被大风吹得横七竖八的稻田内偶然发现一株稻穗屹立不倒。”回想起机遇降临的那一刻,童泽霞记忆犹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仔细观察这株稻穗的表面成色、稻谷粒型,发现这些指标都比其他的要高出一个等级。见多了水稻株型的他喜出望外,因为这就是他心中理想的株型。经确认,这是一株天然的优秀变异株。

  如获至宝的童泽霞小心翼翼地用变异稻谷与泰国香米“好100”杂交,成功育成水稻新品种——星2号。经过品种稳定期后,2011年3月,“星2号”成功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6年的辛苦换来了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成功,目前“星2号”在全省推广种植100万亩。

   自掏腰包 推广优质稻新品种

  忆起当初经历,童泽霞感慨万千。“新品种的稳定期至少需10年,这就要求每年都有人种,但没经审定前不能推广。为确保新品种稳定,只能自己流转10多亩农田,花钱请农户种。”童泽霞说,工作20多年的积蓄到2006年时全部花光,后来向亲戚借了钱才付清农民工资。

  即使如此,申报科研经费时,童泽霞也从不“多吃多占”,更不会将其变成私人经费。“每年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申报二三十万元,全用于搞科研,甚至有时当经费得不到保障时,他还自掏腰包。”谈起童泽霞的廉洁,同事史兴贵说,老童已上升到另外一个思想境界,他把为人类造福的想法深深烙在了脑海里。

  “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事业。”童泽霞说,已“玩”了36年泥巴的他,还要继续“玩”下去。“我希望在退休前再完成2至4个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童泽霞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