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了大半辈子,关节置换术还你“骨”气

28.11.2014  13:36

今年对湖南桑植县的王德斌(化名)师傅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为跛行43年的他做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使其能正常行走了。 

王师傅今年46岁,从他懂事开始,走路就比村中其他小孩要晚,且经常摔跤。别的小孩能跑了,他还只能慢慢一瘸一拐地挪动,左下肢步态十分异常,但家里人未予重视,在他3岁时发现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由于农村医疗文化落后,也一直未就医。就这样他一瘸就是43年,经常成为别人的笑柄,为此憨厚老实他至今未婚。 

2012年始,王德斌左髋部出现疼痛,因能忍受,就一直拖着没去医院。直到今年初,疼痛加重,他慕名前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首诊医生李宝军博士发现王师傅腰椎侧突畸形,左下肢较对侧短缩4cm,左髋关节旋转、内外展活动受限,左下肢肌肉明显萎缩。CT片显示: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左侧髋关节囊积液,隧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IV”收住骨关节外科病室。 

入院后,完善了相关检验检查,排除其手术禁忌症,经全科讨论,由骨关节外科主任刘志远教授、副主任李宝军博士、柴志勇副主任医师、曹斌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王师傅进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发现患者股骨头上移,与髂骨外侧壁形成假关节,股骨头颈短小,前倾达60°,大转子后移,股骨头软骨破损并塌陷,关节周缘大量纤维机化组织包绕,手术难度非常之大。刘志远教授和李宝军博士等按预定方案予以股骨近端截除股骨颈,逐步松解关节纤维机化组织,借助C型臂X光机透视确定真臼,并以清理。然后分别置入生物型金属臼环、相应内衬,由于股骨颈前倾角严重畸形,不能按照常规方法予以植入人工生物性骨股柄,只能按照正常的股骨颈前倾15°角植入生物柄,大转子截骨,保持臂中肌张力,将大转子止点重建予以股骨近端外侧壁,予以固定并复位人工关节,经C型臂X光机透视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手术成功了。 

术后全科医护人员对王师傅继续精心治疗和精心护理。把握好监测生命体征、吸氧、预防感染、抗凝、抗骨质疏松,消肿止疼等各环节,2周后王师傅很快康复了。出院时,他告别了陪伴他43年的“长短腿”,左下肢的疼痛也彻底消除了,最令他兴奋的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了。 

   

相关链接: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李宝军博士指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先天性骨科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平均发病率为3.9%,患儿不治疗长大后均为跛行残疾。这种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意义重大,能最大限度避免残疾,在婴儿6个月前确诊并干预治疗效果最佳,一般只需穿着特制的连衣挽具2个月到3个月即可恢复正常。但是很多髋关节脱位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在几十年以后,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有跛行或退化性关节炎的发生。   

因为治疗效果的好坏同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不仅疗效越好,而且方法越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差,所以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孩子得了髋关节发育不良有什么表现   李宝军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父母:如果小儿出生后发现双下肢不等长,臀部、大腿皮肤皱褶两侧不对称,或外展试验阳性(患儿平卧、屈膝、屈髋各 90° ,将两膝、两髋同时外展、外旋。正常膝外侧面可触及床面,如不能触及为阳性),就应及早到小儿骨科医生处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存在。这对早期发现,获得良好疗效有重要意义。  随着年龄增大,开始行走后家长发现小儿行走跛行,如是双侧都有脱位,则行走时左右摇摆像鸭步态,一般无关节疼痛。这时就比较会引起家长的注意而被发现。有些糊涂家长认为这是 “缺钙” 而未加以重视,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应引起家长的警惕。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   髋臼发育不良是指由于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主要表现为髋臼外上方和前方缺损,髋臼变浅,髋关节中心外移。髋臼发育不良还可以伴有髋关节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和脱位,从关节结构来讲,其股骨头可以仍在真性髋臼内或者在髂骨外侧形成假臼。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减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最后导致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增高,关节软骨退变而引起骨性关节炎。病人的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不等长,行走时步态跛行,髋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骨关节外科专家李宝军博士指出,一旦病情发展到这种时期,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人工髋关节置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