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夫妻回家乡种蘑菇 带动乡邻组成农民创客群

14.10.2015  12:04

(曹宇自创的蘑菇地窖里,各种菌类长势良好,俨然一个菌类“王国”。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熊文 实习生 宋蕾玲
  
  蘑菇垃圾桶、蘑菇洗手间、蘑菇房子、蘑菇地窖、蘑菇宴……置身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方塘组的地锦农场体验园,仿佛进入了超级玛丽的游乐场。曾经是打工妹的路口人曹宇返乡创业做起了乡村创客,全组18户人家在她和丈夫的组织下,以地锦农场为牵头单位,注册了7个家庭农场,实现一户一品。近日,她在路口镇群众艺术节上被选为路口镇致富时代先锋,并被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评为“女性创业星”。
  
   打工妹重做农民,建立蘑菇王国
  
  走进曹宇夫妇自挖的地窖,只见架子上一个个菌包在舒适的温度下旺盛地生长着,各种菌类长势良好,纷纷从肥沃的培养土中露出小脑袋,俨然一个菌类“王国”。她告诉记者,由于地窖恒温13℃至27℃,冬暖夏凉,不需安装空调,一年下来节约了不少电费。另一方面,湿度适宜,种出来的蘑菇较干,风味和品相更好。
  
  2007年,在长沙城里打过工、开过缝纫店的曹宇夫妻从马王堆菜市场的红火生意中嗅到新农业的商机,怀揣创业梦想回到家乡路口镇重新当农民,在农技师的指导下开始培育食用菌。资金短缺、技术难题,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曹宇没有心灰意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慢慢摸索和政府的支持,曹宇的食用菌基地规模越做越大。
  
  2009年4月,曹宇以丈夫的名字成立长沙耀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年后,一个集珍稀食用菌接种、配料、制包、出菇于一体的栽培基地顺利落成。这个颇具特色的基地拥有领先的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生产姬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产品2014年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基地2014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个、外包装专利2个。
  
   整合农户,做集体农民创客
  
  自家富裕了,曹宇开始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夫妇俩组织形成了合作社、村民和小组三位一体的共赢模式,让村民放心大胆退出生猪养殖,进行产业转型。
  
  “以前我们八斗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现在基本都改成特色生态农业了。这样不但使养殖污染少了,环境好了,大家的收入也多了。”村民李国云说。今年,曹宇整合各家农户的资源,发动农户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实行一户一品,有的专业饲养珍珠鸡,有的专心养殖藏香猪,有的在农科所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彩色水稻,产品由合作社进行营销、销售。曹宇因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被村民们选为路口镇的致富时代先锋。
  
  “希望城里人周末来我们的山水田园感受乡土气息,亲手种植、制作食用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曹宇对合作社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要让合作社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曹宇牵头建设的地锦农场体验园初具雏形,总规划面积380亩,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包括四大特色区域:春满大地、闻鸡起舞、农耕年华、清韵雅园。建成后年收入预计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