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绘宏图 三湘热土换新颜 湖南省以重点任务、五项指标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5.02.2016  18:51

2015年,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把湖南省确定为全国唯一全区域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份。湖南省结合省情制定了《湖南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工作方案》,计划在2015年~2019年,完成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任务。

方案》中确定的重点任务分别是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以养殖环境整治为重点,强化农业污染源控制。

 

图为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黄昌华供图

完善机制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91个县(市、区)中,80%设立了农村环保机构,配备了保洁员,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及村规民约。

资金保障

通过政府投入、部门整合、项目争取、市场运作、村民自筹、社会贤达捐赠等多种方式,筹措整治资金。

主体责任

县、乡政府分级负责组织实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与整治工作。

◆本报记者张东风

通讯员黄昌华 陈颖昭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到新的高度,明确将整治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水源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启动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分批开展整县推进工作

早在2013年~2014年,湖南省就已通过竞争立项分两批确定了2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覆盖全省近8000个行政村。2015年,经省政府批准,又有63个县(市、区)启动了整县推进工作,其余县(市、区)整治工作于2016年全部启动。按照《湖南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在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

每个县(市、区)可根据农村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基本整治时间。人口在20万以下或工作任务相对较少的县(市、区),应在1年内基本完成整治任务。人口在20万(含)以上50万以下的县(市、区),应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整治任务。人口在50万(含)以上的县(市、区),应在3年内完成整治任务。其中,2013年~2014年整县推进的28个县(市、区)按当年确定的整治时限执行,基本整治任务完成后,再安排1年时间作为完善提升期。

为突出实效,湖南省各县(市、区)政府按照《方案》提出的整治范围、整治内容、整治目标,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农村综合整治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模式,将辖区内突出环境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区域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采取的方式和途径能否被农民群众广泛接受、形成的制度和机制能否长久有效运行作为衡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主要依据。

湖南省环保厅厅长刘尧臣表示,湖南省要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开展农村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动态管理和奖惩机制。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和农业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县、乡农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确保乡镇(街道)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切实承担起农村环保工作职责。

建立定期调度督察制度

方案》确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以养殖环境整治为重点,强化农业污染源控制。

方案》制定了5项严格的考核指标,要求集雨区范围内的村庄,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5%,生活污水处理率≥7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0%。要求其他村庄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70%。

2015 年11月,湖南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对 2013年~2015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的91个县(市、区)进行了全面督察。

从督察情况来看,91 个县(市、区)均以县委常委会或政府专题会议的形式,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进行了研究。均成立了以县长、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工作职责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了定期调度督察制度。

2013年~2014年确定整县推进的28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农村垃圾治理,各县(市、区)均组织农户开展了垃圾清扫和分类处理工作,建立了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处置装置,均配备了保洁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左右。70%农户建有化粪池或四格净化池。

2015 年确定的63个县(市、区)中,70%已先期开展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如株洲县与华新水泥(株洲)有限公司合作,投资 8000 万元建成了株洲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450吨。农村污水处理体系总体处于规划阶段。

长沙市望城区、长沙县等县(市、区)所有乡镇均建设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韶山市建设了厌氧+还田粪污综合处理设施,散养户整治率达7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全部进行干湿分离收集处理,95%以上的散养户建成沼气池,用于处理粪便。

湖南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91个县(市、区)中,80%设立了农村环保机构,配备了保洁员,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及村规民约。益阳市乡镇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已经完成,所有乡镇均整合国土、规划、建设、环保职能,设立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所,并已正式运行。益阳市桃江县大栗港镇朱家村以全体村民签名形式订立村规民约,发动村民自治,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加强政府主导,健全市场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的方式,凸显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地方参与的积极性。

湖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乡政府分级负责组织实施,整合环保、财政、发改、农业、住建、水利、林业、国土,卫计等部门的技术、资金资源等,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与。

湖南省部分县(市、区)通过政府投入、部门整合、项目争取、市场运作、村民自筹、社会贤达捐赠等多种方式,筹措整治资金。如怀化市通道县利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整合上级资金、银行贷款等,累计投入5000万余元,完成多个重点侗族村寨环境整治工程和黄土乡污水处理工程等。衡阳县 13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整体打包,采取BO模式投资建设。

益阳市南县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的“三创”工作和通畅农村沟渠、公路的“双畅”工程有机结合,按照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彰显亮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下一步,湖南省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谋划,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来对待。进一步加强县级政府的主导责任,切实改变依赖上级奖补资金抓整治、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湖南省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宣传,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轻生活污染,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

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谋划和推动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乡镇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县级财政落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长期、稳定、持续、良好的效果。

安化县实施生态立县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清洁工程累计投入近亿元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神韵安化,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委、县政府加快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安化县启动整县推进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安化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共涉及517个行政村,目前已启动28个,累计投入资金1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柘溪镇和南金乡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柘溪库区8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等。全县农村清洁工程累计投入近亿元,保洁设施、制度、措施、队伍等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通过实施雨污分离、沼气池等工程建设,安化县治理畜禽养殖场(户)253家,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000万元,实现COD减排3450吨。先后开展了羊角塘镇裕丰村等6个问题村治理、六步溪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 1500万元,农村环境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安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其作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的重大举措和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与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同步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为此,安化县设立专门机构,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柘溪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清洁工程和河道保洁等工作统筹推进。

安化县根据县情,因地制宜,狠抓柘溪库区饮用水水源地等农村饮用水安全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通过 PPP 等新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安化县注重打造生态农业村和美丽乡村等高标准示范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建立工作运行长效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出实效,安化县建立乡镇日常管理机制,2015 年全县各乡镇统一组建国土建设规划环保所。实行乡镇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同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乡镇奖补和追责的重要依据。此外,安化县实行常态化宣传,在安化电视台开辟美丽乡村建设等专栏。各乡镇、村专门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切实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促使群众自觉参与整治工作,形成整治合力。

津市市建立绿色存折制度

保存可回收垃圾,用积分兑换现金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的10个县(市、区)之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津市市坚持领导带动、部门联动、宣传发动,形成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将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和10余个相关部门,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津市市将村容村貌更整洁、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作为整治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垃圾、水环境、畜禽养殖污染三大治理,力争让所有老百姓享受到城乡生态建设的成果。

津市市建立“绿色存折”制度,村民将可回收垃圾保存下来,每月送村委会登记在自家的“绿色存折”上,用积分兑换现金或日用品。同时,在每个农村集镇建设1座或两座餐厨垃圾处理站。目前,津市市已全面消灭了农村白色垃圾,实现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的全覆盖和集镇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的全运行,农村垃圾和集镇餐厨垃圾减量率分别达到70%、90%。

津市市在每个农村集镇修建一座污水处理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津市市将农村集镇及饮用水水源地500米范围内划定为禁养区、1000米范围内划定为限养区,对禁养区内13家条件简陋、污染严重的养殖企业进行了关停,对暂时无法搬迁的5家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在养殖大户中推广干湿分离粪污处理模式,粪污经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施用农田山林。对于众多分散的养殖户,推广沼气池,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

为持续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津市市坚持把创新机制、打造示范放在核心位置,创新多元化筹资、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三大机制。

为切实保障经费来源,津市市建立自己投、向上争、社会筹等多元投入机制,项目总投入达到1.46 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资金投入机制改革,从原来完全由政府投入逐步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如农村集镇污水处理站按DBO模式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营,在乡镇试点市场化环卫清扫保洁模式,将市垃圾填埋场交由PPP项目公司运营管护等。

津市市加强网格化管理,在每个村(居)按人口 2‰~3‰的比例配备保洁员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管理员,负责本网格内环境卫生、水源保护、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等事项。

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望城区建设公园式滨水新城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是雷锋同志故乡,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江新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

近年来,望城区以建设现代化公园式滨水新城区为目标,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10年以来,望城区首先在32个村、社区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年来,共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逾15万平方米,关闭湘江沿岸一公里范围内畜禽养殖场186家。建设人工湿地26 处,散户生活污水处理池3万多座。建成靖港、新康等12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望城区先后在乔口、茶亭、高塘岭等乡镇(街道)探索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率先在全市提出沤一点菜根菜叶、卖一点废纸废包装、埋一点炉渣砖瓦、运一点废旧织物、收一点废旧电池5个“一点”垃圾分类减量方式,垃圾减量率达90%以上,为全区解决垃圾围城难题提供了一个真实、可复制的样本。

望城区从实际出发,坚持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不千篇一律的原则,从上至下开展示范片区、美丽村落、美丽农庄、美丽庭院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全区500多家单位和4万户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金山桥街道桐林坳社区银孔围组等一大批示范典型。

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领域广、部门多、任务重、易反弹等特点,望城区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不断构建推进有力、规范有序、精细高效的长效管理模式。强化村庄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村规民约,实现了门前无垃圾、无柴堆、无土堆、无粪堆。划分片区聘请专业保洁队伍,实行网格管理,明确保洁责任,做到全天候保洁。

望城区财政加大投入,每年按人均30元的标准安排150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经费,并要求各乡镇(街道)将整治行动纳入预算。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法人、中介机构、民间资本等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景观打造等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农村环境整治资金。

同时,望城区每月考评乡镇(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每月(季)有排名、有通报、有奖惩。通过科学有效的考评形成了压力、催生了动力、激发了活力。

通道县村村开展生态创建

所有乡村创建成为生态乡镇、生态村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工作作为环保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所有乡、村全部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和市级以上生态村。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通道县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善侗乡人居环境。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形成上下同心、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通道县结合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累计投入5000 万余元,完成百里侗文化长廊沿线芋头侗寨、皇都侗文化村等重点侗族村寨环境整治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运动。

为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道县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村入户做宣传。依托民俗文化,将环卫管理、团寨秩序、礼仪教化等村规民约融入城乡清洁卫生工程,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塑新风尚卫生教育进家庭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共建的浓厚氛围。

2014年,通道县出台了《通道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措施。

近3年来,通道县已有215个大团寨开展了“三清五改”,72个生态村、24个新农村示范村完成整治任务,共完成改厨15633户、改厕5894个、改电14792户、改栏2200个。建设沼气池10577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845余台,改造节柴灶3410余台。清洁能源利用率达32.15%,村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0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9.9%。

同时,通道县积极探索处理农村垃圾的多种方法,做到户有垃圾桶、组有垃圾池、村有保洁队、乡镇有垃圾车。加强路边、水边、房边“三边”绿化工作,按照与村庄风貌相协调、与庭院经济相配套的原则,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以“三边”绿化带动农村环境美化、空气净化。

下一步,通道县将在常态管理、源头控制、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整治管理的政策措施,不断形成镇、村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农村环境整治大格局,促进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http://news.cenews.com.cn/html/1/2016-02/25/07B/2016022507B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