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绽放的文艺作品芬芳四溢

08.02.2016  09:16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一声看似轻声细语的问答,一下子就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三年前那帧温馨的画面: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苗族大妈家“摸铺盖、看米缸”,坐在松木板凳上与她“聊家常、细叮咛”。大妈家没有电视,不认识总书记,因而问道“怎么称呼您”,总书记不以为意,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您是大姐”。如此的水乳交融,如邻家串门般随意,一时传为佳话。这样的情境,几年来,在南锣鼓巷、在庆丰包子铺、在井冈山茅坪农家一再出现,它反映的是习总书记“以百姓之心为心”,老百姓也把总书记当作自家人。以“”字打底,聚焦领袖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反映老百姓最真实的感受,便成为了《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走红的密码。

  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本来就如同一根剪不断的情感脐带。

  古往今来,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无不是“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脱离人民,搞闭门造车式的“悬浮”,文艺创作就难以跳出“自我”、“小众”的狭小圈子,就把不住人民的脉搏,走不进人民的内心。一句话,离开了人民,文艺作品就成了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孤芳自赏。

  文艺的芳华要为人民绽放,为人民绽放的文艺才芬芳四溢。据报道,《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已经成为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寨歌”,还有人把它翻译成土家语版。这说明,文艺创作者只有走出书斋斗室,投身芸芸众生,用心去谛听老百姓心灵深处的声音,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文艺作品才会让受众有亲近感,才会有穿透力传播力。

  文艺的芳华向人民绽放,前提是热爱人民,亲近人民,不自以为高人一等。文艺的芳华向人民绽放,要忠实于人民大众最真切、最鲜活的感受,要有代入感,抛弃虚浮的概念、小众的视角。文艺的芳华向人民绽放,还要用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的核心形式就来自于湘西苗族音乐。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滋有味。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自己还给生活、还给社会、还给人民,定能创作出更多像《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样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