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湖南临武县社:让大山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这几天,在湖南省临武县南强镇岭背塘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晒制红薯干。
岭背塘村是临武县最南端的一个“大山村”,是全县3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186户、604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的收入主要靠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有2700元。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岭背塘村的农业产业也比较单一,只有红薯和生姜。
在岭背塘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红薯。这些红薯不是送给亲戚朋友,就是用来喂猪。黄道玉与所有的村民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点农作物,人均年收入还不足3000元。“以前家里的红薯吃不完就喂猪,要不就是烂了扔掉。不过,现在好了,家里的红薯做成红薯干,再交给村里的合作社,收入翻了好几番。真没想到普普通通的红薯还能卖这么多钱。”黄道玉感慨地说。在2015年12月,黄道玉晾晒的红薯干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到现在已经卖了700多斤,赚了9000多元。
“村民家里有劳动力的就自己加工,但要确保卫生,保障品质。如果没有劳动力,合作社会统一收购,然后再加工。现在,生的红薯是80元/100斤,红薯干每斤4-5元。”岭背塘村村支书黄祥文说,现在靠红薯干,村民的经济收入比以前能翻一倍。
村民的脱贫得益于合作社,而合作社的成立得益于临武县供销合作社的精准扶贫政策。
2015年7月,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领下,临武县供销合作社扶贫工作组来到了岭背塘村,帮村民出点子,成立了“舜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村民那里收购来的红薯干会经过分拣、包装,包装后的红薯干在外观上已经大变样,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土特产华丽变身,市场价值大大提升。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包装好的岭背塘红薯干从2016年1月4日开始上网销售,短短一个星期就卖出了上百份。
“我们对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以及红薯的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销售一直是个短板,现在,我们把产品进行了实拍,并制作成网页把产品信息传播出去,同时通过微信、微商等方式销售出去。下一步,我们会借助淘宝网、供销e家等平台,进一步加大推广和销售的力度。”县社主任邓真兴说。
近年来,临武县社立足服务“三农”,开放办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瞬峰镇、金江镇、汾市镇、楚江镇、麦市镇、万水乡谭何村、土地小湾村、金江唐家村等地建成10个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让群众在网上“淘宝”,轻轻松松购买农资、种子等。据统计,今年刚运作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种子500余公斤,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金额达6万余元。同时,县供销合作社参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舜溪香芋农民专业合作社、福顺园黄心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周家蜜枣农民专业合作社、金仙黄牛养殖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农民社员1254户(人),流转土地面积11420亩,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13897万元。
“让大山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是我们供销合作社改革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国家精准扶贫要走的一条路径。红薯干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是实现供销合作社改革以及扶贫攻坚的有益探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农民合作社的带动力量,推行‘互联网+农民合作社+农产品+消费者’,让更多临武的土特产走向大市场。”邓真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