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三大措施促肉牛产业发展

07.03.2016  22:37

临武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牛业作为继临武鸭后的又一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打造,制定了相关扶持牛业发展的产业化发展配套政策。在省、市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努力,临武初步形成了以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底,全县出栏肉牛0.59万头,同比增长9.9%,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5.8个百分点;存栏肉牛1.42万头,同比增长5.9%;其中存栏能繁母牛0.35万头,同比增长0.62%。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规模投资临武县委、县政府对肉牛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真金白银引导产业发展。2015年,下发《临武县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系列扶持肉牛养殖的奖补政策。对新建标准化规模牛场按基础设施总投入的15%予以奖补,并规定当年未完成的,来年还可以继续按新增投入的15%奖补。县财政对肉牛养殖场的银行贷款进行全额贴息。支持肉牛企业规范经营,对成功创建肉牛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每个奖励10万元,成功创建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每个奖励20万元,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每个奖励4万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每个奖励10万元。2015年县财政拿出381万元肉牛产业引导资金兑现产业扶持政策。其中,支持舜丰等2个场每个20万元,支持舜金等2场152万元,支持金华养牛场100万元,支持兴旺养牛场5万元;奖励福福牛业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万元,奖励舜湘牛业加工厂70万元,奖励舜湘无公害认证4万元。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引导,近两年临武肉牛规模化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底,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到了63个,成功创建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2个。2016年在建的3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投资1000万元的1个,投资500万元的2个。制定了肉牛养殖10年发展规划,计划在东山、西山等15个草山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乡镇,建立肉牛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邀请市人大代表调研临武肉牛产业,推动临武县代表团在全市人大代表会上提出《关于支持临武县肉牛产业创新孵化园的建议》。二、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水平提升一是强力推动黄牛品改。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推广黄牛冷配技术。全县肉牛规模养殖场母牛配种100%采用人工冷配,65%的肉牛散养户也采用了冷配技术。邀请省畜牧研究所的专家实地指导,解决黄牛同期发情技术难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全县黄牛冷配达5300胎次,产杂交犊牛2600头。加强与省内外良种场的联系,推广肉牛良种养殖。2015年,全县共引进西门塔尔等杂交种牛350多头,全县85%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种牛均为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杂交母牛,育肥牛80%以上为杂交三代以上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二是全面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养畜。充分利用县内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丰富的草山资源,三合、麦市、万水、楚江、土地、金江等15个乡镇充足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养畜。截止2015年底,全县种植优质牧草1.34万亩,其中皇竹草0.84万亩,菌牧草0.2万亩,其它牧草0.3万多亩,同比2013年底增长58.2%、100%和21.3%,人工牧草种植产量12万吨,亩产近10吨。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养殖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展科技攻关。省级龙头企业舜湘牛业发展公司,与华南农大合作科技攻关。已研发肉牛制产品5大类8个系统160多个品牌,拥有专利92项。实行技术人员服务在基层,工作在一线,把技术服务做在建场以前,实地指导养殖户选址、布局和栏舍设计,推动养殖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努力,2014年后新建的10个规模养殖场,基本达到省级以上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标准。三、实行龙头带动,促进产业联动以加工带动养殖、以园区带动全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县建成初具规模的肉牛加工企业2个,年加工肉牛1000多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舜湘牛业发展公司,产品销售辐射到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周边省市。2013年,公司投资1.08亿元在县农副产品加工园新建了占地75亩的标准化加工厂房,项目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完工,新建标准化厂房2栋18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二期于2014年1月动工,2015年底完工,新建仓库、冷库、职工宿舍楼300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2016年4月加工厂能完全投产,可实现年加工肉牛4000吨以上。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湘南红牛”品牌培育力度,着力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到肉牛产业发展中去,整合全县乃至全市营销资源,参与大中城市肉牛市场竞争,通过打造品牌来占领市场。